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国士重振“中国力量”铿锵逆行“芳华绽放”

2020-08-13 17:3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1日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是抗疫一线人员的共同荣誉,不仅展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品格,更重振了14亿人民铿锵前行的磅礴中国力量。芳华不只属于年轻人,它属于永远绽放,永远与祖国同奋进、共敌忾,努力奔跑的一群人。铿锵国韵、千古回响,斗转星移、国士仍在。致敬,“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你们不仅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你们是真正的国士无双、民族脊梁,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为众人抱薪、为生民立命,牢牢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呼吁所有人呆在安全区域,自己却一路奔波不知疲倦,逆行在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奔赴武汉时,他倚靠在列车上的照片,在互联网“刷屏”、让许多人“泪目”;疫情蔓延时,他敢医敢言,提出“人传人”,无论是疫情防控、重症救治,还是科研攻关,都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听钟院士的话,一动不动、让动再动。”这位身披白大褂的老人一举一动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向标。他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担得起“共和国勋章”的分量,更担得起那根刚硬坚强、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率领全国各地中医团队组成“中医国家队”,建起第一个中医方舱医院,累计收治564名患者,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古稀之年的张伯礼,在武汉奋战了整整81天,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回津后,仍忙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海外专家视频连线近五十场。张伯礼院士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无愧“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生命很脆弱,但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坚强。”去年底,首批七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他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为确认新冠病毒以及开展疫苗研究赢得了宝贵时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30多天,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他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目前履职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的张定宇。“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作为渐冻症患者,张定宇隐瞒病情、不顾感染风险,时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渐冻之躯,在疫情风暴中托起无数人的信心与希望,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疫情爆发,她星夜抵汉,紧急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在精准筛选确诊病例的同时,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冠疫苗,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团队;她紧紧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埃博拉的终结者”、女将军陈薇。“我是一名军人,穿上这身军装,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祖国人民!”巾帼叱咤,誓言重千钧。三十年来,陈薇以军人的雷厉风行,和不惧风险的勇气、保家卫国的担当,潜心研发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书写了我国生物防疫领域的高光一笔,“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当实至名归。 

  铁肩道义,国士无双;中华有您,万民之幸!回望走过的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多难兴邦,正是因为不断涌现出的“国士”担当,才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坚强,也让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同“心”筑梦、不负韶华,在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携手并进、砥砺前行。(文/黄绍增)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