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鲁网网评: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是七七事变83周年,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无论过去多久那段历史、那段岁月依然铭记在心,不能忘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更加珍爱和平、自立自强。
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士不能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儿子写下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名将吉鸿昌率部奋勇杀敌后被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临刑前,他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正是千千万万个英勇战士,以与子同袍、以身殉国的不屈气节,抛头颅洒热血,才带领我们的民族走出国难。我们纪念这些为国殉难的英雄人物,就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的人民群众不能忘。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面对残暴的侵略者,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面对最恶劣的条件、最艰苦的斗争,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我们纪念这些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人民群众,就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当时积贫积弱、弱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不能忘。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引入了战火的深渊。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经过中华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不懈奋斗,最终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彻底胜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前,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的挑战,需要以党员干部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当中,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文/胡博)
- 追寻英雄足迹,致敬“最可爱的人”2023-10-26
- 阑珊返顾、千载春秋,国宝文物“回家之旅”2023-09-05
- 让传统文化薪火生生不息2023-05-15
- 鲁网论见|“五四”精神永传承 担当作为正当时2023-04-26
- 《满江红》是一剂补“钙”良方2023-02-09
- 聊诚评|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2023-01-17
- 加强保护治理工作 让黄河更好造福人民2022-07-28
- 树立优良家风 呵护孩子成长2022-06-18
- 保护世界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2022-06-13
- 新时代新青年新篇章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