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把稳就业“基本盘”,答好疫情“加试题”

2020-05-27 10: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为近年来频率最高。“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凸显。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也是做好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住鲁代表委员认为,积极应对挑战,千方百计稳就业,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做好应对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织牢政策扶持“保障网”,握牢就业“方向盘”。减负“红包”,为复工复产注入“稳定剂”,握牢就业方向盘离不开政策保障,就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让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精打细算各项支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与此同时,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通过真金白银的“及时雨”,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拿出硬招实招“千金方”,筑牢就业“压舱石”。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为了让“饭碗”端得更牢,必须政策加码发力,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动起来”,就能稳住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守住就业基本盘,要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开通线上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招聘上“云”,培训上“线”,通过线上培训,可以练好“内功”提升技能,为疫情解除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打牢基础,筑牢就业“压舱石”。 

  拓宽新兴就业“空间站”,打牢就业“强根基”。保就业,除了继续做好“稳”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增加新的就业”。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近年来不断孕育出诸多“新就业形态”。通过扩大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打牢就业根基的关键在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特别是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发展问题。将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人群一个不少纳入兜底保障,打牢就业“强根基”。(文/曹瑞晓)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