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扶贫路变“危险路”也是一种懒政

2018-04-02 11: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曹瑞晓

  甘肃折达公路是一条投资近16亿,专门修建的扶贫公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原设计中双层钢筋变成了单层钢筋。随即,调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结果拖延半年,刷层涂料就算整改,而记者调查又遭四处碰壁……(4月1日央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网络热词也逐渐撩拨着公众的神经,如楼歪歪、桥塌塌等等,一些民生工程变成了“硕鼠”眼中的“唐僧肉”,如今投资16个亿的扶贫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双层钢筋变成单层,甚至地面有些地方出现一厘米宽的裂缝,相互推诿扯皮的主管部门和施工方,伤的是百姓心。

  针对“扶贫路”的质量问题,甘肃省交通局与施工方互踢皮球,记者调查却遭遇“神回复”仅仅用“我没去现场看”企图搪塞推责。如此处理方式,根本没有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扶贫路”修成了“堵心路”。诚然,裂缝是客观原因引起还是偷工减料导致,个中缘由有待查证。但路没修好,应该关心群众有没有意见。

  “没到现场看”也是一种懒政,即便是现场检测也会有很多质量问题难以发现;更何况是这种“纸来纸往”的程序验收?如果只是走个过场,盖上章就代表质量合格了,那老百姓的安危置于何处?群众利益统统与我无关,如此形式主义的“稻草人式”监管要不得。“人人都管,人人都不管”的后果就是制造出一些“模糊地带”、“空白地带”,让开发商耍了花招、钻了空子,最终让民心受了伤,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让国家的惠民政策打了折扣。

  扶贫的口号打得再响,群众没有切身享受到扶贫带来的实惠,最终结果是与国家扶贫的初衷背道而驰。扶贫路修成了“危险路”,民生工程变成“毁民工程”,这其中有着什么“猫腻”,层层审核和验收的背后,关关都是“稻草人”式履职,骗取国家扶贫资金,“危险路”不但不能惠民,反而给百姓增添了麻烦。

  国家的扶贫资金每一分钱用到实处,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处民心工程都经得起质量的检验。切不可让利欲熏心的一小撮人借扶贫之名中饱私囊后,还如此理直气壮,着实令百姓心寒。“危险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民众出行造成威胁,政府公信力更会受损。这背后,有经济账,更有政治账。

  政府打造民生工程固然是好事,其目的就是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若频频将惠民工程变成毁民工程,这样的政府谁还敢去信任?群众认可才是办实事的最高标准,各级各地政府部门一定要对工程的施工建设以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在制度上、管理上、领导上、监督上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对开发商的信誉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监管,确保随时跟踪、维护民利,切实把扶贫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确保民生工程发挥实效,为政府赢得名声和民心。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