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人间奇迹背后的三大宝典

2021-03-05 10:0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人间奇迹的背后有三大宝典的支撑。

  一个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表彰大会上首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该理论“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之钥。“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精准”是它的关键词,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广布,致贫因素大不相同,只有找准病因、精准施策,才能取得脱贫实效。8年来,党带领人民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站,十八洞村摸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目前已经形成种养、苗绣、劳务、旅游、山泉水5大产业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今天,乡村振兴提上历史新日程,其路道阻且长,“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仍行之有效。

  一份坚持: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是中国人民古往今来的夙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重要一站。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展开了一场投入资源巨大、惠及人口众多的脱贫攻坚战。数百万扶贫干部投身其中、坚持数年,李保国,扎根太行山35年,坚持科技扶贫,终让荒山遍布花果,带领村民集体致富;张桂梅,创办女学12载,坚持教育扶贫,改变山村女孩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毛相林,据守天坑43年,坚持道路扶贫,绝壁开路,率领村民走出深山。行百里者不可半九十,庚子年初,疫情袭扰,这是一道脱贫“加试题”,全国上下咬紧牙关、绝不松懈,确保脱贫圆满收官。脱贫之路的荆棘数不胜数,但无数党员干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这一奇迹如期而至。

  一种精神:贫困是世界性难题,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8年时间里集中消除绝对贫困,但中国人民做到了,这背后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彰显。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共派出了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绝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干群一心苦干实干,描绘出声势浩大的脱贫蓝图;脱贫攻坚精神也是精准务实、开拓创新,8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开展了50多次扶贫调研、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贴近群众、了解实情,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更是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泪洒现场,我们突然想起她不仅是战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也是父亲的女儿,她用生命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谛。伟大的民族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将指引人们创造更多奇迹。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以“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指导,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文/王毅)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