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镜头记录下的感人瞬间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年梦想,今朝梦圆。这场大会,是对持续8年之久、感天动地的人类史诗的崇高致敬,更是我们党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点上,吹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角的动员鼓劲。在这场大会上,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捕捉到几个感人至深的瞬间,这些瞬间让我们动容,这些瞬间短暂而永恒。读懂这些瞬间,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让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
轮椅上的几度尝试起身。颁奖过程中,有这样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两次尝试从轮椅上起身,她就是98岁高龄的夏森。15年来,她省吃俭用累计捐出203.2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先后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自古以来,中国人始终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小善汇成大爱、小爱彰显真情。正是有了“北京医生”“上海老师”前往贫困山区施医助教,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广东老板”“浙江工程师”深入易地搬迁村寨,带来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汇聚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磅礴伟力。可以说,每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都是这部脱贫攻坚伟大史诗的书写者,都是这个几十年来赢得全球目光的中国故事的见证者。
张校长坐轮椅了。在2月17日的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中她还能站着出席,仅仅8天后却坐上了轮椅,这是一张让全国人民无比心疼的对比图。张桂梅用爱心惠泽了云岭大地的千万女童家庭,12年来,她让1804个可能辍学的女孩圆了“大学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涓滴成海,众木成林。”冰雪边陲上、高原山区里、茫茫林海中,8年弹指一挥间,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把对教育事业的情怀献给了祖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正是这样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伟大个体,饱含不计得失、朴实坚韧、满腔热忱的赤子情怀,才使脱贫攻坚的教育战线上盛开出了绚烂的青春之花。
父亲眼中的泪花。当这位父亲在听到女儿名字的时候,顿时眼眶发红,饱含热泪。黄文秀,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我们的30岁是什么样的?或结婚生子,或为柴米油盐奔波,或求学深造……但是对于黄文秀来说,意味着奉献、付出和回报。作为一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农家女孩,作为一个毕业之初就立志回乡扶贫的共产党员,30年的生命实在太过于短暂。从她身上,我明白了初心和使命的真正含义,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到底肩负着什么。黄文秀是扶贫路上诸多先锋楷模中的一道闪耀流星,更是众多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脱贫攻坚路上,牺牲的1800多位英雄,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他们穿过破晓的晨曦,越过崎岖的山路,熬过清贫的生活,才让贫困地区摘掉了“穷帽子”,拔掉了“穷根子”,迎来了今天的万家灯火,在他们眼中,群众的笑脸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群众的幸福就是身边最美的风景。“8年,近1亿人脱贫”,他们用满腔热忱缔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份功绩,山河永记,历史永记,人民永记!
百年期盼,终成现实。站在迈入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文/周洁馨)
- 再见,扶贫办!你好,乡村振兴局!2021-06-01
- 鲁网论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续写“减贫”新奇迹2021-04-08
- 【地评线】鲁网网评:用脱贫攻坚“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门”2021-04-07
- 以“不歇脚”的劲头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2021-03-24
- 人间奇迹背后的三大宝典2021-03-05
- 【地评线】鲁网网评:用好脱贫攻坚的“精神富矿”2021-03-02
- “铁路书记”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扶贫之花”2021-03-01
- 鲁网论见:以脱贫之石攻振兴之玉2021-03-01
- 【地评线】鲁网网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乡村振兴2021-02-18
- 【地评线】鲁网网评:一纪山海,共赴未来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