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眼红发财”源于找错“攀比”对象

2017-05-12 15: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阿古俄子

  担任扶贫办主任不久,就有人送了8万元请朱江“多多关照”,此时,朱江尚从心里觉得厌恶,于是叫人把这笔钱退了回去。不料,一次,二次……次数多了之后,他内心开始松动,特别是看到少数认识的领导干部也在“发财”,觉得“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慢慢地“上钩”了,最后竟发展到来者不拒的地步。(5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假如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眼红”他人发财,无论他人的发财是否合法,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说,欲望之门一旦打开,尾随而来的必然就是以权谋私,进而误入歧途走向腐败的深渊无法自拔。

  朱江“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的“眼红心理”就如同鲁迅笔下阿Q先生“和尚摸得、为啥我摸不得”的可笑逻辑一样。将公权当做满足个人“发财梦”的工具,认为“别人都在贪、为啥我不贪”,权力不用、过期作废,其实是发财进错“门”,“攀比”找错对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了当干部就不该想发财,而想发财的话,大可通过合法经营、靠智慧靠能力,光明正大勤劳致富。对抱着当官发财、以权谋私想法当干部的这部分人而言,当官是“高危职业”的论断就成立,其“落马翻船”也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发财”,除了变现手中的权力外恐怕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从来不乏克己奉公、廉洁从政,勤劳奉献、吃苦耐劳的楷模,我们的身边也不缺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干部。事实上,也只有这类同志才该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对象,这种态度才该是干部队伍应有的“比好”状态。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客观地讲,以权谋私,从腐败中“获益匪浅”的领导干部确实有。也正因如此,使得一些定力不足的干部“眼红腐败”,心存侥幸,比谁多贪多占。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比谁更烂的“比烂”行为。党员干部要比就该比担当、讲奉献,怎能找错对象,在“烂”上“攀比”呢?这是活生生的误入歧途。何况,随着反腐倡廉的纵深推进,“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苍蝇老虎不断应声落马,党纪国法对腐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而已。何苦等到锒铛入狱时再来悔不当初!

  亨利·菲尔丁曾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对党员干部来说,这句话富有告诫意义。因此,党员干部应扶正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而被金钱折磨送进监狱,致使失去自由、名节不保。当然,清除“比烂”心理,消除“眼红发财”,不能只靠干部自觉守法。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让公权在阳光之下接受监督。如此,公权之下才不会滋生腐败的细菌,党员干部才不会再“比烂”。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