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代表心系养老,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刘彩艳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问题异常严峻,而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占比例为百分之17.5%,养老问题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难题。今年两会,冉淑玲作为16位来及基层一线的山东省政协旁听群众代表之一,带着他们的养老“心声”走上两会。(2月5日齐鲁网)
养老问题不但关乎着“老有善终”,更关乎着老年生活是否美好,但“靠谁养老”呢?从人情角度来看,千百年来中国国情社会尊崇“养儿防老”,“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养老是儿女的责任,不存在争议;从法律角度看,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赡养老人,被社会诟病,被法律惩戒。无论从人情还是法律来看,养老似乎都是儿女的责任。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留守”成了老人的生活常态,传统养老模式越来越弱化,养老问题不再单单是儿女的责任,更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养老模式的不断弱化,国家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行业,随着家庭观念的进步、支付能力的不断增强,养老机构也成为老人和儿女的首选。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养老行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短缺成为摆在养老事业发展面前的首要难题。
养老机构最需要的就是护理员、管理员等人才。护理员直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在世俗观念中,护理员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是低人一等的工作,社会地位的限制,护理员成了“老同志干不动、中年人嫌太累、年轻人不愿干”的行业。
其次尽管工作辛苦,社会地位不高,遇上难伺候的老人,更是有苦难言,但收入却很低,同样是照顾人,住家保姆一个月几千块,养老护理员却只有一两千的收入,工作强度、经济水平、社会地位,让养老人才成为“鸡肋”。
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短缺问题非常严峻,解决养老机构面临的难题,首先必须重视养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希望政府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通过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数量、服务质量“牵一发动全身”。民之所盼,我之所应,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不只是家庭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让老人老有所养,养有所依,养有善终,晚年获得“稳稳的幸福”,更能间接推动国家的进步。
- 加快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共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梦2024-08-18
- 大孝尊亲 奏响养老保障事业“最强音”2024-03-07
- 智慧养老让幸福晚年更暖心2024-03-06
- 警惕“温情”骗局,关爱老人不能缺位2022-08-26
- 克服“智能关” 创建智慧养老生活2022-07-27
- 守住“养老钱” 共筑夕阳红2022-06-17
- 鲁网网评:让年轻“新势力”为养老行业注入 “新活力”2021-04-28
- 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2021-04-08
- 用就业创业“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大门2020-11-05
- 谨防“以房养老”骗局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