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能上能下”是“检验”也是“考验”

2015-07-31 16: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青云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多位党建专家表示,《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7月30日 《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上得来”、“下不去”的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干部管理体系建立的瓶颈,不仅导致干部队伍日渐庞大,而且还使干部队伍如同“死水一潭”。只要戴上了“乌纱帽”,哪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可以高枕无忧,是典型“劣币驱逐良币”。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出台,无疑会发挥“鲶鱼效应”,激活队伍,促使干部“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从而推动事业不断进步。

  《规定》出台,是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然而,应该知道,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必是事出有因,一方面可能解决的时机和内外环境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可能面临的阻力十分巨大。所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绝不是手包擒拿,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将面临不少新课题。

  《规定》第八条明确了领导干部〝下〞的10种情形,给出了六种“下”的渠道。就是要用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进行比对,存在10种情形之一就应当“下”。《规定》增强了位子的危机感,要求“乌纱帽”既要戴得上,还要戴得稳。“能上能下”对能者是鼓舞,对庸者是巨大压力。《规定》如同一把标尺,是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规定》出台前,组织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选拔干部。要按照《规定》要求,组织部门既要选又要免,着实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干部“上”位可能会心情愉悦,而“下课”难免心生怨恨、矛盾丛生。如何让干部“上”的顺理成章,“下”的有理有据,必须有严格衡量标准,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下”的人心服口服。《规定》如同一道难题,是对组织部门能力的一次“考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维护好正常新陈代谢,才能确保肌体康健。打通入口和出口,让干部“能上能下”,是打造一支“靠得住、雄得起”铁军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