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清明提倡“家祭”

2014-03-27 17:0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过去,清明时节,雨水纷纷,人们大多在此时或外出踏青,或祭祀先人。如今扫墓兼顾旅游,有时还会可能出点不愉快之事,实在让人不知所以!清明时节到底是怀念祖先,还是出游行乐,着实有点让人搞不清了。

  现代社会,提倡环境与人要关系融洽,而清明这一古风民俗,似乎也应改良。扫墓踏青当然是件好事,但人流拥挤,墓地嘈杂一片,恐怕也有扰先人清静之嫌!在现代化社会中,我们也该让这一古风民俗既有怀祖的意义,又应使自己劳逸得当,也不要让自己刚哭罢后又嬉笑,那一腔感情反复折腾,是会败坏心境的。不少人身临其境后,反思一下,实在索然无味。

  因此,我们建议在清明节时可在家设祭,邀集亲友,怀念追思,让逝者的美好品德在怀念中长存,这难道不是一个有益而省力的好办法吗?

  在家设祭,可让亲友们能在平和的环境中怀念先人,谈家常,还可以此时观看先的遗物,也是触景生情,由此使家族精神在亲友中传播、弘扬。

  另外,作为生者对逝者有一种告慰,在生者的心灵上也是一种安慰,心理上有所平衡。哪怕过去有些不愉快之事,在家祭仪式上也能抹去伤痕。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以告慰先人的事多起来,自己还能有些自豪感,挺好的!

  过去的家祭也分好几种,地位不同,当然出手也不一样,皇帝有太庙,士大夫有家庙,清代高等级的官员一年起码要举行祭礼四次,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而四品以下只许春、秋两祭,八、九品官只在春季一祭,老百姓自然要简单一些,但历史积淀也造成不少繁文缛节,祭礼十分繁琐,真是有点“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

  现在我们提倡新的礼节,既有祭祖的心愿,又能缅怀先人功德,还能分享家族发展的荣耀,是新家祭的真正意义。

  家祭仪式上,后辈们应该衣着整洁、神情庄重。由家族一位长辈主持,宣布家祭开始,先后向先人鞠躬行礼,然后再由一位家族中人致祭词,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也可以向后辈介绍家族的历史、先人奋斗的事迹,并可总结近年来家族的发展历史。鼓励后辈努力工作,争取更多的荣耀。随后,由家族中有代表性的后辈谈谈怀念之情。最后可在家族的一句口号声中结束祭礼,显得庄严有礼。

  家祭会让人产生对先人的崇敬之情,也会让后人凝聚精神,让族人通过家祭更加团结、更有亲情。(若雨)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