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让清明节文化内涵返璞归真

2016-04-04 23: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林小淘

  繁华落尽,平淡归真。曾几何时,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被“焚烧”和“消费”所掩盖,可是这一切毕竟只是一纸灰烬,火光把它们变成了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如返璞归真。

  清明节承载着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文化传统,是历代祖辈相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活着的人缅怀、思念逝去之人的纽带,清明节传承着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启迪、教育后人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建设更加美好家园,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扫墓祭祖以缅怀逝去的亲人或者踏青郊游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不过,近年来,我们却看到清明节习俗的怪象丛生,比如,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殡葬,倡导骨灰存放、树葬、花坛葬、深埋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的时候,某些地方的豪华墓、活人墓等仍在顶风修建;比如,过去代表钱和家畜的简单祭品似乎“过时”、“落伍”了,而今冥品也在“与时俱进”,“私人飞机”、“名牌服装”、“护照”等等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以至于媒体不断惊呼:我国每年每年烧掉的用来缅怀祖先的一系列纸质祭品多达千吨以上,全国的“白色消费”高达100多亿元,造成的环境污染、火灾隐患在清明节当天更是尤为地突出。

  清明节固然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但节日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经受现代文明洗礼之后的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清明节并不仅仅是焚烧的节日,而是需要真正地“缅怀”和“传承”的节日。而且祭祀逝去的亲人,可以有多种方式,而不必局限“焚烧”一举。扫墓就是一种很真诚的祭祀。身为儿孙者,以感恩的心为先人除去坟地的野草,恭敬地献上鲜花供品,这些动作虽然普通不过,但与那些随众烧几摞冥币,然后匆匆而散地祭祀相比,却是最真挚的感恩,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事实上,各地也确实创造了多种祭祀方式,如提倡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社区公祭、设立小型“公祭堂”等形式,既健康文明,有绿色低碳,也表达了追忆过去、感人先人之情,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在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缅怀亲人,还可以踏青郊游,在春天的气息里,感受天人合一的浓烈氛围,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把清明节中“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精神内涵、民族特性发扬光大,关注、保护和宣扬那些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这也是清明节的本质内涵。

  在这万物复苏之际,生态文明传承之时,我们倡导文明祭奠,远离“无火不成祭”的旧习,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做革除陋习、文明祭扫的践行者,除了自己当好表率,还应该自觉向亲朋好友和身边民众宣传生态葬,接纳生态葬,拒绝厚葬,才能使清明名副其实、返璞归真。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