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绘就黄河安澜新图景 谱写流域发展协奏曲

2025-11-10 17:06:1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哺育了璀璨文明,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与奋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需大处着眼,更需小处着手,于平实务实的行动中,汇聚起守护母亲河的磅礴力量。

  于“滴水之微”中,涵养流域生态的韧性。黄河之病,表象在水,根子在流域。每一滴水的旅程,都与沿岸的生态息息相关。保护黄河,体现在涵养每一方水源、守护每一片绿意的具体行动中。在上游,这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坚守,守护好“中华水塔”;在中游,是淤地坝的持续建设与水土流失的精准治理;在下游,则是湿地修复的不懈努力。当千千万万的“滴水之微”得到珍视,当沿岸城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到实处,母亲河的生态基底方能更加坚实,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勃勃生机。

  从“发展之变”中,探索绿色转型的路径。黄河流域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这要求我们,不能再走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老路,而应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例如,依托沿黄丰富的风光资源,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将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流域人民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借“文化之魂”中,凝聚协同共治的合力。黄河是地理的河流,更是文化的长河。千百年来形成的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文化认同,是推动流域协同发展的无形纽带。保护黄河非一省一域之事,需要“一盘棋”谋划。这既要建立健全跨区域协调机制,也需激活文化认同的力量,弘扬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包容并蓄、团结奋斗的精神。当沿黄各省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便能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安澜,是人民的夙愿;流域兴盛,是时代的召唤。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以保护修复的定力、绿色转型的魄力、协同共治的智慧,共同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发展活力迸发的黄河新画卷,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成为惠泽子孙万代的幸福河。(文/曹晓茹)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