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大河润万家,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2025-04-08 12:43:4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黄河在山东蜿蜒千里,滋养的不只是土地,更孕育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密码。从田间地头的农耕智慧到城市街巷的文化新景,这条大河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山东人的日常烟火。当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碰撞,黄河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寻常百姓家书写新的故事。

  生态觉醒,从“治水求生”到“亲水而居”。清晨的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晨练的市民在生态廊道上慢跑,远处白鹭掠过泛着金光的河面。这片曾让祖辈“谈河色变”的险工段,如今成为城市“会呼吸的绿肺”。这种转变折射出生态理念的深层变革:过去用沙袋堤坝“困住”黄河,现在用生态护坡“对话”黄河。在东营黄河口村,渔民王建国收起渔网转型生态导游,“以前捕鱼看天吃饭,现在带游客看鸟也能致富”——他的转型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当治水智慧从防灾减灾转向品质生活,黄河正成为提升幸福感的生态资产。

  文化滋养,非遗手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淄博琉璃工匠李华的工作台上,传统“鸡油黄”技法烧制的茶具与北欧极简风咖啡杯并肩陈列。“老手艺不能锁在博物馆里”,他设计的黄河纹样保温杯成为都市白领新宠,年销量突破10万件。在菏泽,鲁锦非遗传承人开设抖音直播间,牡丹纹样的手提包让汉服爱好者直呼“真香”,订单排到来年春天。这些场景印证着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的现实演绎:当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就能在日用伦常中重获新生。黄河文化不再是课本里的遥远符号,而是年轻人手机壳上的潮流元素、客厅里的文创摆件。

  精神传承,大河记忆点亮城市品格。夜幕下的济南北坦社区,“黄河大集”灯笼高挂,三代同堂的家庭在“治黄故事墙”前驻足。墙上的老照片里,1958年抗洪抢险的党员突击队与2022年黄河秋汛值守的“00后”志愿者身影重叠。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塑造着城市特有的品格:淄博烧烤火爆全网时,出租车司机自发组成“诚信车队”;聊城暴雨中,市民用门板搭起“生命通道”。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图景,实则是黄河文化中“万众一心”集体主义精神的当代表达。正如社会学家项飙所言:“附近的消失”正在被这种文化认同重构。 

  在德州黄河涯镇的农田里,北斗导航拖拉机沿着黄河水灌溉的轨迹播种,5G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这幕现代农业图景,恰是黄河文化“顺势而为”智慧的数字重生。当治水智慧化作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当非遗技艺变身美好生活的创意载体,黄河文化早已突破地理边界,成为浸润日常的精神滋养。这条大河给予今日山东的,不仅是奔涌向前的澎湃动力,更是让每个平凡日子闪烁文化微光的温暖力量。(文/迟冉冉)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