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养老服务:用制度温度托举“最美夕阳红”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夕阳余晖洒满齐鲁大地,公园里的太极拳剑行云流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欢声笑语暖意融融,家庭病床前的专业护理细致入微……在山东,养老不再是简单的“老有所养”,作为老年人口大省,山东用政策的厚度、服务的温度与创新的活力,为千万老年人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幸福网”,让每一缕“夕阳红”都绽放出最美光彩。
政策筑基:构建全链条保障的“四梁八柱”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框架的稳固支撑。山东在全国率先以法规形式为养老服务“定规立矩”,《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的颁布实施,如同为全省养老工作搭建起“四梁八柱”。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老龄事业规划的接续推进,到专项资金累计57.4亿元的持续投入,再到用地、人才等配套政策的精准落地,形成了“顶层设计—资金保障—执行细则”的闭环体系。
这种制度先行的思路,让养老服务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例如对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既明确护理型床位占比需达75%的硬指标,又通过《智慧养老院建设指引》推动智能化升级,既划定底线标准,又预留创新空间,体现了政策的刚性与柔性的有机统一。
服务织网:打造多元化供给的“幸福圈”
山东深知,老年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养老服务不能“一刀切”。为此,全省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各得其所。
居家养老有“精度”:青岛推行的“家庭养老床位”制度,像给失能老人家里安上“隐形护理站”,5万名老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专业照护;“民政通”APP发放的电子消费券,从助餐到康复护理覆盖17项服务,40%的费用报销比例,让老年人用得明白、花得划算。
社区养老有“温度”:李沧区打造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把73项“六助”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就像社区里的“暖心驿站”;对流动老人的“1+N”联学机制、为高龄老人的“送学上门”服务,让养老服务没有“盲区”。
机构养老有“深度”:全省100%的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两证齐全”的机构达1000家,就像给养老院配上“医院翅膀”,老人看病、康复不用来回奔波。“五床联动”试点更打通了居家、社区、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的转介通道,让服务衔接无缝隙。
创新赋能:激活养老服务的“新动能”
面对老龄化的新挑战,山东以创新思维为养老服务注入活力。在产业融合上,青岛的“银发旅游专列”让老年人在旅途中安享晚年,“康养+文旅”“康养+教育”的新模式,
拓展了养老的内涵与外延。在人才支撑上,“齐鲁和谐使者”每月1000元的津贴、入职奖补等政策,让养老护理从“冷门职业”变成“热门选择”,35万人次的技能培训,为服务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紧贴老年人需求的“实招”。比如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补贴的叠加使用,最高每月800元的抵扣额度,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而智慧护理的应用,让照护更精准、更高效。
从制度保障到服务落地,从传统模式到创新实践,山东的养老服务始终围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这一核心,用理性的制度设计、温暖的服务供给,书写着老龄化社会的“山东答卷”。(文/李娟)
- 聊诚评|从机械臂到深海心:山东制造用产业链写就“硬核答卷”2025-08-14
- 聊诚评|看小链条转动山东好品的大产业2025-08-11
- 聊诚评|从“港通四海”到“链通全球”:山东港口的蝶变与担当2025-08-08
- 聊诚评|齐鲁大地春潮涌 民营经济启新程2025-08-08
- 聊诚评|粮满仓绘就好风光2025-08-08
- 聊诚评|锚定新质生产力,山东高质量发展“链”上人工智能2025-08-08
- 聊诚评|从鲁花看山东产业链上的品牌力量2025-08-07
- 聊诚评|产业链上,山东品牌耀动前行2025-08-06
- 聊诚评|山东“创新十策”: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强引擎”2025-08-06
- 聊诚评|激活创新引擎,澎湃时代新动能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