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从“港通四海”到“链通全球”:山东港口的蝶变与担当

2025-08-08 16:52:2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晨雾漫过日照港的栈桥时,满载二手汽车的集装箱正随巨轮起锚;青岛港的中控屏上的原油罐容数据,让远道而来的货轮靠岸便驶入“即到即卸”的高效航程;“方舟TaaS”大模型的光影里,全球物流咨询的应答正以秒速绽放——在山东的海岸线上,港口早已不是冰冷的码头符号,一场关于“连接”的革命,正重新书写着它的时代内涵。

  港口的成长,始终踩着时代的鼓点。当全球供应链在重构中寻找新的平衡,“吞吐量”的数字博弈早已让位于“韧性”与“活力”的深层较量。山东港口的转身,恰是对这一变迁的敏锐应答。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的关键节点、沿黄流域通江达海的“黄金出海口”,这里的每一次服务升级,都像牵动神经末梢的脉搏,连接着内陆腹地的生产车间与全球市场的货架展台。小型挖掘机借跨境电商扬帆出海,木薯淀粉经直采链路新鲜抵岸,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是山东作为“双循环”支点,打通内外贸堵点、激活产业生态的持续探索。

  转型的底气,深植于产业沃土与改革先机的双重滋养。六载耕耘,从四大港口集团的物理聚合到十二大专业板块的化学反应,山东港口以系统思维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壁垒。如今,三百六十余条航线织就覆盖全球的“海运经纬”,五十余个内陆港延伸出贯通腹地的“陆向动脉”,十五类金融牌照为产业注入“活水”。正如原油罐容数字化平台的诞生,精准叩击着炼化产业的效率痛点;“长江巴士”江海联运的启航,温柔回应着沿黄经济带的物流期盼。港口与产业的同频共振,让供应链服务有了扎实的“山东根基”。

  更动人的蜕变,藏在“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的格局里。全球首个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光芒,“天和”全域智能港口解决方案的智慧,让科技创新重构着港口服务的底层逻辑。而开放的胸怀,更让山东港口的“朋友圈”持续扩容:欧洲的码头、非洲的仓库、东南亚的航线,在RCEP的框架下串联成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需求与山东企业的产能,在此达成默契的对话。这种“向内扎根产业沃土,向外拥抱世界浪潮”的战略定力,正是山东践行“走在前、开新局”使命的生动注脚。

  从黄渤海的涛声到内陆腹地的车鸣,从国内市场的繁忙到全球舞台的交响,山东港口的转型始终锚定着“连接”的本质。当码头的吊臂与数字的脉络交织成网,当区域的港口成长为全球的枢纽,我们看见的是山东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稳健前行的笃定,更是一个国家通过无数这样的支点,向全世界展现的活力与担当。(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