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让“老味道”飘香新时代,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添赋“新动能”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将盘活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优化再利用,推动规模特色种养植、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有效促进了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在该村“王家巧嫂”合作社门前的广场上,一坛坛酱豆酿制缸摆放得整整齐齐,一阵阵酱豆香扑面而来。负责人王玉怀高兴地说:“今年的天气好啊,肯定有个好收成!”(据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1日)
“土特产”里的“老味道”有着较大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要充分挖掘出来。齐鲁地形多样,各式各样的乡村分布其间。这些乡村历史悠久,乡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挖掘点。“老味道”就是其中之一,利用得好,也能飘香新时代,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添赋“新动能”。
对于“土特产”里的“老味道”,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味道”是宝贵的乡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这种乡村土资源正渐渐处于断代的关键节点上,很多饮食文化手艺再不传承将濒临失传。比如这个酱豆,在王申楼村的传承久矣,但是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且制作完成后主要用于自家食用,一直没有商业化。大多数人家也已经因为麻烦,放弃了制作。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当地村委会发现了这种“老味道”的商业价值。于是,将其作为挖掘当地“土特产”的重要内容,并成立合作社,开始了生产进程。
对于“土特产”里的“老味道”,要有善于挖掘的手段。要把“土特产”里的“老味道”挖掘出来,变成能够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商品,就要采取现代化手段。为此,要在当地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合作社,盘活闲散的集体土地,建立厂房,设立专门的生产区域,组织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流程去生产出这种“老味道”商品。比如,在王申楼村酱豆的生产过程中,就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标准生产车间,招募了固定经营人员,酿制缸140余口,年产量超七万斤,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而且,现在已经创新出五香、微辣等口味,能更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并推出了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多种款式,有简易装,也有礼盒装。
对于“土特产”里的“老味道”,要有善于运作的头脑。“土特产”里的“老味道”商品化以后,要实现顺利出售,才能真正见效益,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目的。数字化乡村建设的推进,对种地的农民群众提出了新要求,要把“土特产”里的“老味道”商品卖出去,就要与时俱进,学会使用网络,把智能手机变成营销工具,把“土特产”里的“老味道”商品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到各地。线下销售靠的是周围群众的乡村记忆,靠的是本地外出群众的热情带货,靠的是久久氤氲的“老味道”。线上销售靠的主要是过硬的质量,和厚重的品质保证,这确实是埋藏在乡村的美味,确实具有悠久的地域饮食文化传承,确实是立足于当地“土特产”资源而形成的“老味道”,确实具有历久弥新的食用价值和饮食文化价值。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需要的是有心人,需要的是有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当地村委会,需要的是敢创、敢干、敢于用网络链接广大市场的新农人,需要的是对于家乡振兴心怀热忱的齐鲁游子们。齐鲁乡村,地域广袤,资源十分珍贵,我们要带头做产业振兴的先锋,把资源运作好,把乡村发展好,让齐鲁乡村能更和美更富裕!(文/朱腾华)
- 聊诚评|“三力”齐发,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2025-02-06
- 聊诚评|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绘就乡村壮美“新画卷”2025-01-20
- 聊诚评|守正创新促乡村发展 荡涤重生振兴未来2025-01-14
- 聊诚评|以振兴播种希望 唤醒沉睡的乡村2025-01-09
- 聊诚评|以数字经济书写乡村振兴时代华章2024-12-30
- 聊诚评|“小”草莓产业引领实现乡村“大”振兴2024-12-30
- 聊诚评|“农旅+”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2024-12-30
- 聊诚评|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同奔富裕美好未来2024-12-26
- 聊诚评|找准“路子” 开对“方子” 夯实“底子” 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2024-11-18
- 聊诚评|乡村振兴“四部曲”,共谱时代“最强音”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