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产业为轴生态作画文化铸魂——解码聊城乡村振兴的进阶密码

2025-04-21 16:53:0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聊城正在重塑乡村图景。这座千年古城没有简单复制工业化路径,而是以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为底色,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农业,通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现代农业激活土地价值

  莘县的蔬菜大棚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湿度,无人机精准喷洒营养液,区块链技术让每棵蔬菜都有“数字身份证”。这种智慧农业图景背后,是聊城打造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东阿阿胶带动百万头驴养殖基地建设,冠县鸭梨深加工形成百亿产业集群,传统农作物在科技加持下实现产值倍增。当土地插上科技的翅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正在蜕变为智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治理重塑田园美学

  漫步阳谷县运河畔,昔日的垃圾堆放场已变身湿地公园,锦鲤在清澈的水面游弋,芦苇丛中白鹭翩跹。这场“颜值革命”不止于环境整治,更在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茌平区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绿色银行”,高唐县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当村庄披上绿装,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金山银山。

  文化浸润唤醒乡土记忆

  临清市运河老街的砖雕作坊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在传授百年技艺;冠县梨园小镇的戏台上,婉转的山东梆子唱出新生活。聊城深谙文化振兴的要义,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共振。东昌葫芦雕刻走进米兰设计周,临清贡砖复烧工程修复600年故宫城墙,这些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构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精神纽带。

  从粮食单产突破吨粮到现代农业产业园遍地开花,从环境整治示范村突破千个到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聊城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城市化复制,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当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田园牧歌。(文/王涛)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