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政策赋能产业兴 齐鲁沃野绘新篇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以20项具体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作为全省首个聚焦乡村富民产业的政策性文件,该意见从产业布局、产业链升级、农文旅融合三大维度切入,勾勒出一幅“民富业兴、村强景美”的齐鲁乡村新蓝图。
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富民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实施意见》以“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路径,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格局。通过梯次编制乡村特色产业目录,山东将打造粮油、果品、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培育450个产值超2亿元的特色产业镇和700个产值超3000万元的专业村。例如,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传统产业将通过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种植实现提质增效,而盐碱地综合利用、林下经济等新兴业态则通过科技创新开辟增收新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强调“土特产”资源的深度挖掘,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编制产业规划,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跃升。如潍坊昌乐西瓜、菏泽牡丹等区域品牌,正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增值。这种差异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产业红利。
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增收引擎
《实施意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突破口,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化、集聚化迈进。政策明确支持产粮大县建设加工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形成“原料基地+加工集群+物流枢纽”的产业生态。例如,临沂市费县依托板栗种植优势,打造集烘干、分拣、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在精深加工领域,山东鼓励企业开发功能食品、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并通过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如金乡大蒜产业通过提取蒜素、开发蒜油等深加工产品,使每吨大蒜的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同时,政策还提出建设100个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让“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农文旅融合,释放生态红利
乡村的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实施意见》给出了“农文旅融合”的答案。政策提出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场景,通过开发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康养度假等业态,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例如,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依托山水资源,推出玻璃栈道、山地滑车等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周边村庄户均增收2万元。
在文化赋能方面,山东深入挖掘非遗技艺和农耕文化,打造“山东手造”品牌矩阵。潍坊核雕、滨州草柳编等传统手工艺通过与现代设计结合,成为文创市场的“新宠”。同时,政策鼓励学校开展农耕研学、村BA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又为产业注入文化灵魂。
《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山东乡村振兴进入“全域推进、系统升级”的新阶段。从产业布局的精准落子,到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再到农文旅的跨界融合,政策始终紧扣“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可以预见,随着20项举措的落地实施,齐鲁大地将涌现更多“产业强、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样板,为全国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文/吕一舟)
- 聊诚评|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绘就壮美山河“新画卷”2025-04-22
- 聊诚评|产业为轴生态作画文化铸魂——解码聊城乡村振兴的进阶密码2025-04-21
- 聊诚评|一场博览会,解锁莘县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2025-04-18
- 聊诚评|乡村IP:从文化符号到发展范式的跃迁2025-04-18
- 聊诚评|让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2025-04-15
- 聊诚评|乡村振兴,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新活力2025-04-10
- 聊诚评|按下“三键”助推乡村振兴“更新”升级2025-04-10
- 聊诚评|和美乡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2025-04-03
- 聊诚评|借消费东风,助齐鲁乡村焕新颜2025-04-01
- 聊诚评|文旅融合 科技创新 赋能乡村振兴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