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让非遗在烟火气息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是动态的“活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于我们而言,“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缺乏应用场景的非遗,往往只能局限于某一圈层,很难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难免面临后继乏人之境。把苏绣绣到现代服饰上,把东昌葫芦雕刻刻进文玩里,把临清贡砖用到仿古建筑上,把惠山泥人镶在家居摆件里......正是使用性给予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强大的原生动力,让非遗兼具艺术美与实用美,拥有了更广泛的保护传承、普及使用的群体。
生活是最好的场景。就像潍坊风筝、德州扒鸡、淄博琉璃、孔府菜等制作技艺一样,非遗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济莱高铁车厢里“请”进了非遗,菜篮子里“走”进了传统柳编,城市景观里融入了精美剪纸......在不失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将非遗融入火热的生活场景,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回应生活、惠及人民群众,才能永葆生存发展的活力。
创新是最好的发展。非遗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VR体验香云纱染晒五大工序,3D、AI技术复刻唐三彩,非遗档案数据成功“上云”“泉润非遗”数字藏品中3D建模生动还原济南皮影,把故事传说改编为流行歌曲,把民间小调整编为话剧......我们正不断加大融合创新力度,以“非遗+科技”“非遗+产业”等赋予非遗更多表达形式、传播途径、发展业态,让非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推动非遗从“活”下来到“火”起来、“潮”起来。
非遗的保护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发轫于生活,生长于生活,更根植于生活,亦要在烟火气息中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生生不息。(文/李林贵)
- 聊诚评|传承非遗 延续历史脉络2024-11-07
- 聊诚评|非遗:千年遗韵,活态传承2024-11-05
- 聊诚评|让非遗之花绽放于时代浪潮2024-11-05
- 聊诚评|山东非遗:文化瑰宝传承2024-11-05
- 聊诚评|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2024-11-01
- 聊诚评|探寻山东非遗之美 传承千年文化基因2024-11-01
- 聊诚评|用非遗传承 点亮创新之光2024-11-01
- 聊诚评|传承与创新共舞 谱写非遗新篇章2024-10-31
- 聊诚评|落子舞承载非遗,蕴含深厚文化底蕴2024-10-31
- 聊诚评|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