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让非遗“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近日,我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不仅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是对未来深化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鞭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让非遗“动”起来,首先要做好非遗保护,活动好非遗的筋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做好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非遗,就要深入挖掘非遗项目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民俗智慧,通过数字化记录、档案建立与保存等措施,摸清家底,掌握情况,精准施策,注重保持非遗项目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每一项珍贵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等得以传承不息,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让非遗“动”起来,关键是做好宣传推广,激活非遗的生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和价值,若缺乏有效传播,也难以广泛触达人心,激发社会共鸣。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纪录片、互动展览等,创新展示非遗的独特风采,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非遗宣传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等火热出圈就是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使非遗“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让非遗“动”起来,重要的是做好创新,赋予非遗新时代的活力与色彩。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也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引领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发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将非遗教育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非遗小镇、博物馆,让手工艺迈入了体验经济时代。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与年轻设计师、艺术家跨界合作,共同探索非遗元素的现代演绎,用百褶裙的造型做成时下流行的托特包,将剪纸艺术融入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不仅能够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还能迸发更多创意火花,让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让非遗“动”起来,是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是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守护非遗瑰宝,让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文/张晓蕊)
- 聊诚评|非遗民俗的齐鲁风华:在传承与创新中焕活千年文脉2025-02-17
- 聊诚评|从面塑版“夏雨荷”看非遗如何“出彩”2025-01-03
- 聊诚评|非遗:民族之魂,时代之光2025-01-03
- 聊诚评|科技与非遗的碰撞:让非遗焕发“新潮”魅力2024-12-18
- 何以中国丨聊诚评·非遗瑰宝,璀璨中华2024-12-06
- 聊诚评|非遗:匠心守护,让传统之美绽放新光彩2024-11-26
- 聊诚评|用好创新“密钥”,让非遗焕发新青春2024-11-26
- 聊诚评|非遗新韵: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2024-11-15
- 聊诚评|弘扬山东非遗,铸就新时代齐鲁辉煌2024-11-14
- 聊诚评|以非遗之力绽放文化之光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