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非遗新韵: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

2024-11-15 19:21:5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非遗,如同一曲流传千古的悠扬乐章,在我们的生活中奏响着独特的旋律。秦腔的激昂、南音的婉转、节日的喜庆装饰、节日的特色食品,以及那些水墨交融的动漫、华服国风的盛行,都是非遗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展示了非遗跨越时空的魅力和活力。

  非遗,如同一股源自远古的文化清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悄然流淌,奏响着跨越时空的文化乐章。从古老戏曲的悠扬唱腔到传统技艺的精湛展示,从民俗节日的欢乐氛围到乡土美食的独特风味,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就像是一幅细腻动人的画卷,生动地勾勒出非遗跨越千年的魅力和活力。它们不仅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

  非遗的“非物质”属性,意味着我们不能将其视为静态的展品,而应通过活态的传承方式,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非遗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些价值深深植根于社会语境和日常生活之中,需要通过活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来确保其在社区中的持续性和活力。

  非遗是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它在与周围环境、自然与历史的互动中不断被创造和更新,因此,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静态的保存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传承与发展过程。我们需要以系统性的思维,将非遗视为一个活态的有机体,通过创造条件、激活休眠要素等方式,来保护其文化多样性。

  在活态传承的过程中,“见物见人见生活”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它存活于社会生活之中,与人群、乡村和城镇紧密相连。因此,我们需要将非遗融入社区、广场、景区、学校等各个角落,让非遗回归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对非遗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升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以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进行保护和传承。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文/李彦硕)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