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聊诚评·非遗瑰宝,璀璨中华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的文化版图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承载着数代人的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传统戏曲,唱响千年古韵。在中华文化的瑰宝库中,传统戏曲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京剧的婉转唱腔、昆曲的典雅细腻、秦腔的粗犷豪放……每一种戏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执精致的道具,在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戏曲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
民间艺术,绘就生活百态。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剪纸的精巧细腻、刺绣的繁复华丽、泥塑的栩栩如生……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美好愿景。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在民间艺人的巧手下,一张张普通的纸张、一块块平凡的泥土,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成为了传承文化的载体。
传统节日,凝聚民族情感。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的鞭炮声声、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月圆人团圆……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人们在这些节日中,通过特定的习俗和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节日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让传统文化得以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传统技艺因缺乏传承人而濒临失传,一些民间艺术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加强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成为非遗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文/周兴华)
- 聊诚评|非遗民俗的齐鲁风华:在传承与创新中焕活千年文脉2025-02-17
- 聊诚评|从面塑版“夏雨荷”看非遗如何“出彩”2025-01-03
- 聊诚评|非遗:民族之魂,时代之光2025-01-03
- 聊诚评|让非遗“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2024-12-30
- 聊诚评|科技与非遗的碰撞:让非遗焕发“新潮”魅力2024-12-18
- 聊诚评|非遗:匠心守护,让传统之美绽放新光彩2024-11-26
- 聊诚评|用好创新“密钥”,让非遗焕发新青春2024-11-26
- 聊诚评|非遗新韵: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2024-11-15
- 聊诚评|弘扬山东非遗,铸就新时代齐鲁辉煌2024-11-14
- 聊诚评|以非遗之力绽放文化之光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