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落子舞承载非遗,蕴含深厚文化底蕴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镶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它是我们民族历经岁月洗礼而留存下来的独特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高唐县赵寨子镇倪堂村的“落子舞”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落子舞”作为高唐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聊城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政策性保护。2015年被收入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政策性保护。对落子舞传承人进行了一次普查,分别确认了五代传承人的地位,2017年,66岁的倪堂老人王跃海被聊城市文广新局审定为聊城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看那气势恢宏的落子舞,演员们在舞台上粉墨登场,他们用独特的唱腔唱出世间百态,用精彩的动作演绎落子杂耍,每一个亮相、每一个舞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非遗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西方文化的冲击让不少年轻人对非遗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一些传统的非遗技艺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者。很多古老的手工艺,由于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传承非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目前赵寨子镇将非遗展演送进中小学、农村和企业,在综合文化站开设非遗展厅,将落子舞变成有形的文字图片和影像展览,制作电子光盘存档。聘请落子舞传承人现场教学,建立艺术实践教育基地,多渠道培养人才,努力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2017年,县文化部门在镇中学、倪堂小学等6所学校设立高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018年,县文化部门在镇中学开展非遗课堂暨“落子”发放仪式,邀请传承人王跃海在镇中学进行落子舞教学,从此6所传承基地制定课程表,每周邀请传承人王跃海进行授课。2019年,赵寨子镇综合文化站计划组织各村文化带头人向传承人学习落子舞,然后回到各村教给村民,促进落子舞向广场舞一样在赵寨子镇大地普及开来。
非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传承非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这颗明珠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在继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文/丁宁)
- 聊诚评|非遗民俗的齐鲁风华:在传承与创新中焕活千年文脉2025-02-17
- 聊诚评|从面塑版“夏雨荷”看非遗如何“出彩”2025-01-03
- 聊诚评|非遗:民族之魂,时代之光2025-01-03
- 聊诚评|让非遗“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2024-12-30
- 聊诚评|科技与非遗的碰撞:让非遗焕发“新潮”魅力2024-12-18
- 何以中国丨聊诚评·非遗瑰宝,璀璨中华2024-12-06
- 聊诚评|非遗:匠心守护,让传统之美绽放新光彩2024-11-26
- 聊诚评|用好创新“密钥”,让非遗焕发新青春2024-11-26
- 聊诚评|非遗新韵: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2024-11-15
- 聊诚评|弘扬山东非遗,铸就新时代齐鲁辉煌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