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应不断创新
“我本来在看手机,突然地上亮起红灯,吓了一跳,赶紧把手机收起来了。”来自江苏的徐先生近日来上海出差,会开完了,晚上一个人来外滩转转,顺着南京东路走过来,时不时地看手机,但在中山东一路路口,他却被人行道提了个醒,原来他习惯性地低头时,却发现斑马线正朝他们亮起了“红绿灯”。(10月24日《人民日报》)
今年国庆期间,上海外滩的人流照例是摩肩接踵、汹涌彭湃,因而让“上海特色”的“人肉式红绿灯”又火了一把。人们在感叹节日期间广大执勤武警、民警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坚守的同时,也在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除了人流量大这一客观因素以外,总有很多人无视通行规则闯红灯难道不是重要原因?
其实,这一状况又何止出现于节日期间的上海?这行人过马路不看红灯的问题,几乎在全国各地和每座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眼中公认的一种交通顽疾与不文明陋习。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现象也不会被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
行人乱穿马路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会阻断交通,降低通行效率,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其次,它会给行人自身和他人带来显著的安全风险。因为行人乱闯红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各种悲剧还少吗?再则,它更有碍观瞻、有失体统。红灯停、绿灯行本来是人所共知的交通规则,但是在很多地方却形同虚设,强闯红灯、横穿马路成了司空见惯,这实在令人羞愧。甚至还让“人肉式红绿灯”成为“街头一景”,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可以看到,这些年为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各地也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各种招数,甚至不乏雷人的奇葩招数。常见的安排协管员现场督促就不说的,更出现了诸如“闯红灯罚抄交规”、“闯红灯罚朋友圈集赞”等各种新奇路数。尽管这些做法很多都缺乏法律依据,是不值得鼓励的管理“创新”,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顽固性。
应当说,为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什么样的探索都不为过,当然前提必须是合理合法,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为了治理一种交通陋习而不择手段。上海节日期间的“人肉式红绿灯”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没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平时管理,还要再想好办法。而现在上海街头安装的这种“变光斑马线”,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
这种斑马线由特殊材料制成,采取LED光源发光,不发光时呈正常的灰白色,当红灯亮起时就会闪起红光,从而起到比对面红绿灯更强的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再配合街头的行人警示立柱,可以实现行人过马路语音提醒、视频检测、动态投影等多种功能。据称这套系统已经在上海显示出了良好功效,其他地区完全可以考虑借鉴。
不过,这套系统最大的功能还是提醒劝导,没有什么强制措施和处罚配套,就只能“防君子而不能防小人”。如果有人就是无视警示,非要闯红灯那也无济于事。要彻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还须不断创新、持续发力。
- 百年京张承载冬奥梦想 “瑞雪迎春”奔赴冰雪盛会2022-02-15
- 百年京张拥抱冬奥梦想2022-02-15
- 鲁南高铁开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2021-12-25
- 高铁让牡丹之都喜迎八方来客2021-12-25
- 铁路调图:编织高质量发展锦绣路2021-10-22
- 用“为民心”推动“幸福列车”行稳致远2021-10-22
- “最美铁路人”是榜样同样是光2020-05-18
- 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2019-08-28
- 业界“大咖”党校授课彰显开放精神2018-12-27
- 废止收容教育制度是中国法治重大进步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