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家务清单”式育德,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2019-05-07 17:36: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五一小长假期间,树德小学有一份特别制定的“家务清单”,鼓励学生在家庭寻找服务的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学校将这份家务清单”印在作业本的首页,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印有“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由学生家长填写。(5月6日《焦作日报》)

  “德智体美劳”一直是社会教育离不开的根本。一个人才的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这一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学校可以布置这样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在如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是很值得称赞的举动。孩子踊跃参与劳动,以家庭为单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用劳动换取评价表上的优秀成绩。这是让孩子从寓教于乐中培养习惯,从光荣劳动中培育德行的好机会。

  一些父母与孩子包办式的生活方式已经显现出弊端, 角色的过多替代导致了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会成为行动上的“巨婴”, 生活无法自理。大包大揽让孩子逐渐失去了接触劳动的机会,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一切家务被家长安排的妥妥当当,劳动在学习面前通通让步。没有劳动又何来认知?没有认知又怎能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快感。甚至一些家长去雇佣清洁工为孩子做班级劳动打扫卫生,这样的行为在阻碍孩子感受劳动所带来的“获得感”的同时也对良好品德品格的养成毫无益处。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变得投机、不愿吃苦耐劳、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列清单、做任务式的家庭作业让家校密切结合,在提高技能学习能效性的同时也让劳动成为了必修课 。学校将家务清单印刷在作业本的首页,并在作业记录后面上印制了“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其作用就是便于学校与家长的引导、考核和监督。从这一点上讲,特殊的家庭作业是给惰性做了减法,给勤劳做了加法。只有提高家长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将劳动落到实处。所以无论孩子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还是“一比一”的游戏方式都是在用实践进行思想品德的培育,劳动习惯的培养。

  就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等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日前还公布了关于2019年的工作要点,将 “增强育德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等作为了重要的目标任务,可见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家务清单”式的育德,有必要借鉴与推广。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