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王硕:防止扶贫造假必先端正政绩观

2016-05-27 10:32: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5月26日,半月谈网刊文《“扶贫大户”造假记:数字是虚的,材料是假的》。文章披露西部某县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的怪像,并指出此案例反映出基层扶贫工作中存在“虚”和“浮”的不好苗条。

  笔者以为:此案例可能并非个案,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并预防。 所谓“虚”,是指靠包装出“典型”,出“成绩”,有对个人的包装,也有对项目的包装,借助媒体轮番轰炸,大话连篇,自我感觉良好,可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群众并不买账;所谓“浮”,是指急于出成绩,工作不扎实,扶贫项目和路径虽然选对了,但是政府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不到位,以致于具体施行过程中或歪曲变形,或阻碍重重,或被搁浅,贫困户难以受益。

  “虚”和“浮”苗头的出现,从本质上讲都是缘于地方官员政绩观的扭曲。扶贫攻坚是完成“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歼灭战。全面小康是全民的小康,小康路上不容许任何人掉队,现行标准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必须实实在在的脱贫,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必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这里的脱贫不再讲人均数,而是以下限来衡量,即是要确保最低收入者也要人人越过贫困指标,这个标准和要求不容动摇。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的宗旨是让贫困人口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不是完成政绩目标。作为一地父母官,究竟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干了多少实事,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不顾实际,挖空心思在数据上做文章,是典型的“唯上不顾下”的官僚主义做派。殊不知,在制造出华丽的数据的同时,也标志着与扶贫的宗旨背道而驰,与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渐行渐远。

  端正政绩观,防止扶贫造假,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某些地方官员政绩观的重塑和自律,还需要发挥扶贫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一是要转变为唯数据是尊的考核偏见和误区。什么是真正的扶贫政绩?不能仅仅看数据,看汇报材料,要重在实地考察发展情况,看群生活水平改善情况和满意度。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已经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把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下一步关键是要严格落实。只有把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官员政绩和任用升迁的核心指标,才能斩断其在扶贫工作中搞变通、搞虚假的歪心思,激励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干实事,扶真贫。

  二是要加大对地方扶贫工作的巡视和监督,让扶贫暗访成为常态。引入第三方机构强化对地方扶贫工作的全程监管,详细监督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及时矫正地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暗访监督不能流于形式,对于华而不实的扶贫项目要及时叫停,及时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要及时予以严厉问责。如此,才能保证扶贫工作不背离扶贫宗旨,给贫困群众带来真正切切的实惠。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硕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