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防止贫困“世袭”,就业举足轻重
离2014届大学生毕业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就业压力日益逼近,而目前广东全省助学贷款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到24%,2万多名利用助学贷款上学的孩子,目前工作依旧没着落。26日,广东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举办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助力成才”专场公益招聘会,为助贷生找工作牵线搭桥。(4月27日《信息时报》)
贫困学子就业不足三成,令人叹惋,而此前新闻也指出,重点大学中贫困学生比例越来越少。今年两会,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便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知识改变命运”一直是不少贫穷家庭笃行的价值信条。而现实困境多少让这一信条有所动摇。可喜的是,最近几年,包括人大、同济在内的不少高校为贫困生开辟绿道,举行面向贫困生的自主招生工程——“筑梦计划”。
然而,山里的“金凤凰”能否高飞,不仅在于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洗礼,还取决于就业这个关键节点。
相比起普通大学生,寒门子弟的“就业难”恐怕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首先,寒门子弟背负着还贷压力,无法就业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还贷能力以及个人征信。而从国家扶贫角度看,贫困生无法还贷,将影响助学贷款本身的正常流转,阻滞资金造福下一批学子。其次,寒门子弟就业难,恐带来“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贫困生上大学,寄托了非比寻常的家庭希望,不少贫困生成长是靠举家之力或举村之力,如果就业这关过不了,遑论改变命运,造福父老乡亲;最后,贫困生就业难恐造成社会阶层固化,隐形的天花板阻塞人才正常流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故,纾解贫困生就业困境,让贫困不再“世袭”,显得尤为迫切。
笔者认为,一方面,不妨把贫困生就业列入“扶贫”大盘子里。该群体的就业对于“脱贫”是一个有力支点。政府及学校应为贫困生就业开辟更多的绿色通道,让寒门子弟有的放矢。此次广东省的公益招聘会便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政府及学校在帮扶贫困生完成学业之外,不妨再“送一程”,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及咨询服务,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在硬件帮扶外,不能忽视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每逢毕业季,不时上演的大学生自杀悲剧,主人公不少是贫困生。在这个节点上,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最后,贫困生自己也要摆正心态,不要苛求一步到位,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近期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提到,某潮汕学子毕业后难以在大城市立足,便回家卖蚝烙,传承工艺又给传统美食带来新元素,不仅收获商机而且令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便是一个生动案例。(厂佳)
- 扩大内需 促进就业2021-01-12
- 充分发挥新职业活力 全力保障居民就业2020-08-05
-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2019-12-23
- 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和亮点2019-12-10
- 不受霸凌所乱 保持战略定力2019-06-06
- 就业指导不是“临门一脚”2019-05-31
- 让新就业形态更好地生长2019-04-17
- “招聘不问婚育”体现维护女性就业公平的价值2019-02-26
- 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水平2019-02-26
- 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蔡跃洲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