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特色小镇跑偏,不能只打预防针
建设特色小镇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文旅产业的发展、有助带动居民增收、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无论对文化建设,还是对经济建设,抑或是对脱贫攻坚,都有帮助,可谓好处多多。但是在部分政府官员扭曲的政绩观和开发商贪婪的价值观共同作用下,再好的事情,也容易跑偏。这方面并非没有先例。各地搞的工业集中区、文化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等等,都存在“政府主导做面子,商人低价拿地赚银子”的现象。
防止一哄而上,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防止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事实上是住建部官员在为建设特色小镇跑偏提前打预防针。当然,也可能不只是预防针,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描述。说不定住建部在推动这项工作时,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的苗头。
仅仅提出“防止+”能解决问题吗?似乎不能。现实中往往出现防止什么,偏偏什么泛滥的情况。膨胀的欲望总会驱动利益突破无力的“防止+”。所谓的底线,往往遗憾地成为名不副实的马其诺防线。
让特色小镇名至实归,不能只打防疫针,还要针对不同的病症提前开出药方。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明确硬性条件,划出硬杠杠。不符合条件的地方,要让他们彻底放弃幻想,不要对打“擦边球”抱有希望。如何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要明确住房入住率、商铺使用率、月均游客量、旅游消费收入等关键指标,用指标去考核。指标不达标的话,对不起,请一边站!如何防止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建立针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出让制度,严禁政策洼地,同地同价。明确土地转让后动工开发时间。没有按时开发的,按天计算惩罚金额。对土地使用状况进行抽查,发现与规划用途不符合的,予以严惩。
总之,一句话,“防止+”要从嘴上落到地上,要有严密的规则制度、科学的指标体系、威慑性的惩罚措施。否则,所谓的“防止“,不过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呼喊,很快就被欲望淹没。
文/乔瑞庆
- 没特色的“特色小镇”就该退出2019-07-12
- 特色小镇不能搞“圈地造城”老套路2016-12-02
- 特色小镇如何真“特”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