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硕考生信息泄露,相关部门岂能坐视?
今年3月下旬,武汉市民刘小姐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报考了2014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这是她连续第三年报考。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报考后的一周时间内,她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兜售试题和答案的陌生电话短信,而且在电话里,对方竟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面对个人信息的泄露,刘小姐除了担心信息被非法利用外,更对这场让她连年折戟的全国性考试的公平产生了怀疑。(5月11日中国青年网)
其实,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并非单单发生在硕士申报考试中。笔者打开互联网,百度搜索“考生信息泄露”的新闻,仅今年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就有好几十条,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从特岗教师考试,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再到全国职称英语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的,就有可能带来不少麻烦,比如时不时接到诈骗骚扰电话,或者被非法持有者挪为其他不法用途。最让人担忧是面对愈演愈烈的信息泄露现象,相关部门对此却毫无办法。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途径无外乎以下这几个:其一,个人电脑被入侵,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信息泄露;其二,一些人安全意识不强,比如在工作求职中、报名考试中,在登记表中填写上个人信息。如果相关单位对信息保管不严,就有可能出现工作人员监守自盗、转卖个人信息的状况,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其三,一些考试报考网站存在系统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获取考生信息,然后再把它作为金钱交易的筹码转卖他人。综合比较分析,后两者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较大。
面对日趋严峻的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关部门的疲软态度。通过查阅相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在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中,很少有人因为考生信息被泄露而担责或被查处。也正是法律体制的不完善,才造成了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重视程度不够、监管过于 “疲软”、打击不够严厉,从而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现象愈演愈烈。
笔者认为,个人信息被泄漏的现象应该及时治理,相关部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理。其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从制度上保障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其二,地方执法部门应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挖犯罪的源头,斩断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条;其三,互联网管理部门及电信运营商应做好对信息的严格把关,对于有关倒卖个人信息的小广告要及时屏蔽清理;其四,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举报,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共同抵制倒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笔者真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彻底把个人信息泄露的潘多拉魔盒关闭上。
作者:王学明
- 政府防涝“常识”不能比百姓还少2014-05-13
- “被服药”事件的危机公关和公关危机2014-05-11
- 谁来为丢失放射源事件买单?2014-05-11
- 环保法“史上最严”还须执行好2014-04-28
- 考生信息泄露全怪黑客?2014-04-15
- 韩虹婷:何时不用再为公章证明所困?2014-03-23
- 须正视“挟尸要价”背后的市场需求2014-03-15
- 打车软件大战引监管之争:先掂量能不能管好2014-02-26
- 脆弱的交通,何时才能承载起公众期待2014-02-11
- 脆弱的交通,何时才能承载公众期待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