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自招叫停之后 还得修复信任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2014年人民大学暂缓自主招生一年,文艺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继续招生。
人大叫停自主招生的消息刚一发布便迅速发酵,引发高度关注,还引来不少猜想与评论。今年4月初,在我国自主招生试点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教育部曾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传递明确信息,对“违规招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高校,将一律取消其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资格。同时,教育部还将逐步开展对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因此,无论是哪个学校出现了违规招生、招生贪腐等问题,被暂缓甚至取消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资格,都并不稀奇。可,不稀奇归不稀奇,自主选拔改革试点的命途多舛,还是令人唏嘘。
10年前,我国在部分院校试点自主选拔录取,并被寄予“破冰”厚望,以期打破“一考定终身”。然而,尽管试点院校规模不断壮大,已从22所扩展到90所,但有关自主选拔的争论、争议甚至质疑却始终未曾停歇。选材标准到底应选“特”还是选“优”,莫衷一是;自主招生联考是不是“小高考”、是不是“掐尖”,争论不休。更为人所诟病的是,自主选拔已被越来越多的考生视为加分渠道。凡此种种,使得自主选拔所面临的质疑愈发强烈。而“蔡荣生事件”,雪上加霜。
那么,如何铲除教育、尤其是招生环节的贪腐,让自主选拔能重新上路前行?
真正下大力气、动真格完善招生的各项制度设计、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将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等内容在阳光平台上实现真公开、全公开、及时公开……除了将这些应对之策敲实、变硬之外,看起来还得从根上下功夫,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给权力套上“制度的笼子”。信心很重要,但要建立教育的“中国信心”,首先得恢复民众被重创的信任感。而这,不妨从营造干干净净的招生环境开始。
(作者赵婀娜 摘自昨日《人民日报》)
- 教育功利化叫停涿鹿教改的内在逻辑2016-08-01
- 江武:是到叫停“赔钱息事”的时候了2016-04-01
- 不能给戒网瘾学校留灰色地带2014-06-17
- 给自贸区热泼冷水属明智之举2014-06-05
- 银行实习“唯财是举”该叫停2014-04-30
- 广州日报:叫停“人人快递”背后的创新之思2014-04-01
- 评论:多管齐下才能避免弃婴岛叫停尴尬2014-03-20
- 虚拟信用卡的现实与未来2014-03-19
- 欧盟:想说爱你不容易2013-12-25
- 当“依法取缔”遭遇“文件叫停”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