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银行实习“唯财是举”该叫停

2014-04-30 09:54:00 来源:长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我们银行提供暑期实习机会的前提是,实习生父母的定期存款必须超过50万元。”日前,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50万元存款条件仅适用于海外留学需要的暑期实习,如果是以找工作为目标的实习,存款至少要超千万元。(4月29日《证券时报》)

  在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骨感现实面前,到银行实习竟成只有“VIP”们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无疑引人费解与深思。笔者认为,银行的这种“唯财是举”行为,是公然的“拼爹”游戏,既有损社会公平正义,也伤害着中国整个银行业,应该早日叫停。

  银行为何牛气冲天?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的高位。在此语境下,作为用人单位的银行,在就业市场中肯定牛气十足。就业市场如此,招聘实习生市场亦如此。按常理,用人单位依据其用人需要,制订严格的选拔标准,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用人单位凭借其强势地位而滥用“潜规则”,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毕业生或准毕业生的权益,就属违规,甚至丧失了用人单位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到银行“天价实习生”一事中,表面上看,双方交易符合市场法则。从富家子弟方面而言,除获得稀缺的实习岗位及有望原地就业外,其银行实习经历及证明还可为其成功留学增添砝码。从银行方面而言,其“唯财是举”的招聘为自身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金,并储备了“优质储户”。但透过这一表象,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赤裸裸地把实习生岗位当作商品交易的丑陋行为,更显示出银行的无知与短视。

  银行“天价”卖实习岗位,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新闻报道透露,中国部分银行利用欧美高校对其的信任,充分认可其实习生的学识水平、业务技能,愿为其实习生开辟“留学绿色通道”,而这份信任被中国部分银行当成“无本生利”的绝好生意,于是“唯财是举”,置实习生的素质、道德、技能于不顾。试想,这一伎俩一旦被识破,曾有“洛阳纸贵”的实习证明含金量定会大减,中国银行业通过持久努力换来的信誉也会毁于一旦。这对“靠信用吃饭”的银行业来说,可谓是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事实上,正如专家所说,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可否认,穷人家的孩子从来不乏优秀的,倘若因其“穷出身”,使之在踏入银行业职场之初就输在了起跑线,这就绝不是其个人的损失。

  由此看来,银行天价出卖实习岗位,损人又不利己。与其玩这种目光短浅的“自杀式”的把戏,还真不如勇于开拓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对银行实习靠“拼爹”的做法,相关监管部门要尽快站出来,予以叫停。 (屈金轶)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