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围城预案应做好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情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如此严重的雾霾危机,许多城市是首次遭遇。中央气象台发布自有霾预警以来的首个橙色霾预警,地方的气象部门也首次发布橙色甚至红色预警。
这么高级别的预警尚属首次,相关的应急机制更存在不少薄弱甚至空白点。比如,面对严重雾霾天,有的学校自己查询相关信息决定停止户外活动,有的学校则仍让老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做操玩耍;有的城市临时停驶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有的城市则“动作迟缓”甚至没有反应。一些人还注意到,同样是雾霾监测和预警,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通报信息内容又有区别,客观上也容易形成新的疑惑。
常态化的雾霾污染,很大程度上是“人祸”,但根治还需要时间,而提高城市在雾霾污染下的应急管理水平,则刻不容缓。
而这些应急机制,不能停留在建立临时性的协调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而是需要建章立制、依法依规,并配套严格的考核、督办和问责措施。
信息发布需要及时畅通。雾霾“突袭”,而相关的文件“仍在路上”——这样的情况需要避免。随着雾霾天气的常态化,政府内部和对外的信息传播都需要创新手段、提高时效,政府的短信平台、官网、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需要彻底激活甚至发挥“主渠道”作用。
全社会的“自我管理”需要增强。应对雾霾污染,与其一味抱怨,不如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比如企业自身降低能耗和排放,商务和个人出行更多转向公共交通,社会组织参与进行相应的科普、动员和培训,等等。
摘编自新华社12月8日电文/叶锋
责任编辑:鲁珊珊
- 蓝天刷屏给我们的信心2018-10-12
- 都有理!只能让孩子在雾霾天里吃凉饭?2017-02-15
- 雾霾成因分析,不要混淆视听2017-01-03
- 治霾不能令公众产生无力感2016-12-22
- 治霾,地方政府的内生动力不足2016-12-14
- 王鑫海错在没看清北京的“厉害”2015-12-30
- 这些秘方真能除霾清肺?2015-12-28
- 让“雾霾板砖”拍醒治霾意识2015-12-02
- 面对雾霾,预警比编段子更重要2015-12-02
- 雾霾之下,没有看客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