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让我们重返内心的清明
汉语中,“节”有节点、阶段的意思,每到一个节日,我们总会对自己、对家庭乃至对社会与时代有更深一层的思考。而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在天地新生、万物复萌之季,人们不仅焚香扫墓,祭祀祖先,缅怀先人,更会思考如何“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古老的节日对现代人的启示依然意味深长。
祭祀扫墓是清明节最传统的仪式。祭亡意在佑生,扫墓不仅仅是扫去逝者墓碑上的尘埃,更要扫去生者心里的尘埃,让生命回归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清明。站在逝去亲人的墓前凭吊,暂时停下匆匆的脚步,追忆先祖的恩德,体会世间的温暖。伫立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生死的感悟中,灵魂震颤,接受洗礼和净化,获得生死情感的宣泄和道德生命的传承。
象端午节不能不提屈原一样,清明节也不能不提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虽然很遥远,但每一次重温,都会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他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审视自己:该如何做事做人?他用生命的代价告诫晋文公“清明勤政复清明”,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清明政治、清明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是历代炎黄子孙心中不灭的追求!我们不苛求每一位政府官员、企业商人都能做到“日三省吾身”,但希望他们每年在清明节这一天面对先贤时,更多的官员能够有勇气坦然地说一句:“我无愧于民众!”更多的商人能够有勇气坦然地说一句:“我无愧于消费者!”那样,社会上也许就会少一些贪污腐败,多一些清正廉明;少一些徇情枉法,多一些公平正义;少一些地沟油、投江猪,多一些国产奶、放心药。
内心清明,生存环境才能清明。古有“插柳留春”,现今则已将清明前后的4月5日定为“植树节”。清洁空气、节能减排、消除污染,虽然在部分地区还一时难如人愿,但只要我们内心清明,生态环境也必然会“清明”。
“性海醇澄平少浪,心田洒扫静无尘”。以清明之内心,凭吊逝去亲人,追忆家族荣辱沉浮,告慰先祖子嗣传承和门庭荣辱,寄托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一切只有在国泰民安、民生富足、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清明节,让我们无限敬畏!让我们慎终追远!
- “外地扫墓返京须居家隔离”合理合法2020-04-03
- 清明节应大力倡导“无火祭祀”2019-04-01
- 清明时节祭奠也是法定权利2017-03-31
- 霍计武:清明时节思“清明”2016-04-01
- 刘辉:清明祭扫,让逝去的灵魂有一个地方安放2016-04-01
- 赵处彪:清明节应多一些清廉味2016-04-01
- 多些“向死而生”的清明思考2015-04-03
- 赵顺城:手下“留情”是文明祭祀的前提2014-04-07
- 程世杰:莫让清明祭祖遭遇“文化断代”2014-04-07
- 文明祭扫、感思孝道、传承美德方是清明20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