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清明节应大力倡导“无火祭祀”

2019-04-01 10:1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35%的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在4月份,90%以上系人为原因引发。据《北京晚报》报道,3月31日上午,北京消防发布了针对清明祭扫、踏青春游的安全提示。祭扫和春游期间,市民要服从墓地管理部门的管理,严禁私自在墓区动用明火。

  这组数据让很多网友大吃一惊,因为在多数人看来,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才是森林草原发生火灾的主要时间段,而4月份正是春天,同时也是多雨季节,怎么会有高达35%的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在“人间四月天”呢?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不奇怪了。其一,清明节恰好在每年4月,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清明节可能是和火最为密切的节日了,一切都是因为清明祭祀、扫墓的时候要焚烧各种纸钱、祭品,而一些百姓的墓地等又都地处野外郊区,所以很容易引发火灾;其二,4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百姓踏青、春游的大好季节,而踏青郊游过程中,可能会有野炊、烧烤等活动,也容易发生火灾隐患。

  如果说踏青、春游时野炊、烧烤并不是普遍现象的话,那么扫墓时焚烧各种祭品,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则是一种刚需。这既解释了为什么35%的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在4月份,也告诉我们要把当前预防火灾隐患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力倡导“无火祭祀”上。

  所谓“无火祭祀”就是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祀逝去亲人的时候,不烧香、不烧纸、不焚烧各种祭祀用品,而是使用鲜花、水果等来代替,这样不但可以预防火灾发生,而且属于一种更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应大力倡导才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公众移风易俗,抛弃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祭祀方式,让自己的祭祀行为更加文明,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说,全国各地的墓园显然要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来,要坚持有疏有堵,疏堵结合的原则,让公众选择“无火祭祀”。一方面,要在一些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禁火令”,不准祭祀者携带火种进入,更不准在墓园内有明火祭祀活动;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引导公众祭祀理念的改变,例如,在墓园门口积极开展类似“鲜花换纸钱”的活动,让扫墓的市民把手中自带的纸钱换为墓园方面提供的鲜花等。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