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漫评:护好一碗“中国粮”,散粮专列跑出共富幸福路

2025-11-10 17:04:4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1月8日23时许,伴随着汽笛长鸣,满载3500余吨玉米的专列从松原粮库专用线驶出。这是吉林开行的首趟山东方向散粮专列,计划3天后抵达沂南站,运输时间较以往缩短2到3天。铁路部门以“整列运输、一站直达”的创新举措,将北粮南运时间缩短近半、成本降低50%,既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更以硬核实践破解秋粮外运难题,为护好一碗“中国粮”、铺就城乡共富幸福路搭建起坚实的钢铁通道。(中国新闻网 11月9日)

  提速增效护“粮仓”,筑牢“中国粮”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碗“中国粮”的安稳离不开高效运输体系的守护。松原作为“黄金玉米带”上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秋粮外运效率直接关乎全国粮食市场稳定。以往零散运输模式下,东北粮食外运常陷“车等粮、粮等车”困境,公路运输受天气掣肘,传统铁路耗时5-6天且损耗大,让“中国粮”流通蒙上隐忧。此次散粮专列以“整列请车、装车、挂运”的集约化模式,搭配绿色通道实现3天直达沂南,精准破解难题。10月以来,国铁沈阳局累计运粮454.8万吨,同比增长58.8%,“快装快运”确保秋粮及时入市,为粮食供需平衡注入信心,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降本赋能促“循环”,激活共富产业动能。一碗“中国粮”的流通,是连接上下游、激活产业循环的共富纽带。此前,公路运输成本高、传统铁路效率低,让松原粮库等企业深陷物流成本高、交货周期长的困境,利润被压缩,难以投入升级,间接影响粮农收益。散粮专列的创新实践送来“及时雨”,综合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50%,交货周期显著缩短。上游粮农卖粮提速增收,种粮积极性被激发;中游企业释放资金投入加工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下游山东企业获得稳定新鲜原料,降低生产风险。从“运得出”到“运得好、运得省”,专列以“乘数效应”激活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共富之路筑牢产业根基。

  贯通南北连“城乡”,绘就共富民生画卷。“北粮南运”是一碗“中国粮”串联起的城乡共富民生工程。散粮专列打破空间壁垒,让东北乡村“丰收果”与南方城市“民生需”精准对接,绘就“农民增收、市民受益、城乡共赢”图景。对松嫩平原粮农而言,专列是“致富车”,此前粮食外运慢易降质或错过旺季,“丰产不丰收”成隐忧,如今3天直达山东,粮食以最佳品质入市,“黄金玉米”变“真金白银”,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对南方市民而言,专列是“放心车”,东北玉米新鲜优质,及时运抵丰富“米袋子”“菜篮子”,更平抑粮价,让居民享实惠。这种“乡村产出+城市需求+运输保障”的良性循环,是共同富裕理念的生动实践,让“中国粮”温暖南北民心。

  从松原到沂南,散粮专列跨越千里的奔波,承载的不仅是沉甸甸的玉米,更是国家对“中国粮”的守护、对产业发展的赋能、对民生福祉的牵挂。未来,随着铁路货运网络持续完善、运输模式不断创新,更多散粮专列将驰骋在祖国大地,以钢铁之力护好一碗“中国粮”,让共富幸福路越跑越宽、越走越远。(文/李强)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