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潍坊这场徒步婚礼,纯粹真挚!

2025-05-12 16:44:2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当爱情挣脱“三金”枷锁,婚礼卸下排场重负,一场没有豪车、不请婚庆的徒步婚礼,正在潍坊乡野间书写新时代的浪漫。

  5月7日,潍坊坊子工业发展区涌泉村的“90后”新人王俊峰、何井兰,用一场徒步迎亲的婚礼刷新了人们对婚俗的认知。没有金银首饰堆砌的“面子”,没有车队绵延的“排场”,这场婚礼却因纯粹真挚成为热议焦点。

  当下,婚俗领域仍深陷“三高”泥潭——高额彩礼、高调宴席、高价婚庆。

  近年来,我国新人平均婚礼花费达12万-30万元,部分家庭甚至为此负债。攀比之风让婚姻沦为“面子工程”,年轻人苦不堪言。

  王俊峰、何井兰夫妇的徒步婚礼,不仅是一次个体选择,更是对“移风易俗”改革成效的生动诠释。它揭示:婚礼的价值不在于排场,而在于让情感回归本真。

  ▷破旧立新——年轻人正在重构婚俗价值观

  新一代年轻人用行动证明,婚姻的仪式真情实感才是核心。

  传统婚俗,车队、酒席、彩礼被视为“标配”,但过度物质化消解婚姻的情感内涵。年轻人开始以“减法思维”重构婚礼:减去浮华,减去负担。

  潍坊昌乐9对新人曾集体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完婚,自助餐替代奢华宴席;寿光邵氏夫妇选择“公交婚车”,车厢内亲友欢笑、车窗外路人祝福。

  年轻人并非抗拒仪式,而是厌恶被物化的套路。徒步婚礼的“轻量化”实践,实则是将主导权从社会规训中夺回,让婚礼真正服务于爱情。

  ▷政府引导——制度创新为新风尚筑基

  婚俗改革不能仅靠自发,更需要制度护航与社会协同。

  潍坊通过“软引导+硬约束”双轨并行:一方面打造集体婚礼、社区礼堂等新载体;一方面将婚俗规范写入村规民约,用积分奖励激发内生动力。

  临朐设立“新时代结婚礼堂”,免费提供传统婚俗器物,推出亲民套餐;昌邑龙池镇以“三句半”文艺表演讽喻婚俗乱象,用乡土话语重塑群众认知。

  政府的角色不是“一刀切”禁止,而是搭建舞台让新风尚自然生长。社区提供免费场地、红白理事会制定“明白纸”,群众才有践行新俗的底气。

  ▷社会效应——从个体选择到文明迭代

  极简婚礼的涟漪效应,正在催化着更深层的文明演进。

  徒步婚礼的价值远超节省开支——它消解了攀比链,减轻了人情债,更重塑了社区关系。当“份子钱”不再是负担,人际交往便能回归情感本质。

  南庄村新人将婚礼省下的钱,为老人添置健康设备,个人喜事升华为集体温暖;陕西洋县创新“鹮乡连理会”,婚礼中嵌入家风传承、今昔对比。

  婚俗改革表面是“删繁就简”,实质上是——文明的进阶。当婚礼从私人消费转向公共价值创造,这时,就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新的精神养分。

  从公交婚礼到徒步迎亲,潍坊的婚俗变革印证:真正的浪漫,永远生长在文明的土壤里。随着Z世代成为婚恋主体,“极简婚礼”将从小众选择变为主流范式。未来,低碳婚礼、公益婚礼等创新形式或将涌现,推动婚俗从“奢侈竞赛”转向“价值创造”。

  如果传统婚俗与个人理念冲突,年轻人该如何平衡“孝”与“新”的关系?当“极简婚礼”成为潮流,我们该如何避免其沦为新的形式主义?

  王俊峰夫妇的徒步,丈量的不仅是村庄小路,更是一条通往文明深处的道路。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对陋习说“不”,便是对“婚姻自由”最生动的注解——自由,不仅包括选择与谁共度一生,更包括选择以何种方式许下誓言。(文/张洪玉)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