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跨域协同——潍坊民生改革的“三重突围”启示录!

2025-03-13 20:20:2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城市治理过程中,最怕的就是遇上系统性思维!有句话总结的很好——“民生工程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在老龄化加速与城市化转型双重压力下,潍坊以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领域为切口,用“问题导向+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组合拳,重构城市治理底层逻辑。

  截至2025年,潍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5.67%,基层医疗就诊率突破60%,三年新增学位2.8万个!

  ——数据背后,是城市治理从“碎片修补”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

  ●数据驱动:从“经验决策”到“数字导航”

  城市治理的效能提升需依赖数据整合与动态反馈。潍坊在医疗领域首创单病种群体管理系统,整合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记录等760万份数据,通过算法生成个性化健康评估报告,实现疾病筛查、转诊、随访的全链条管理。

  寿光市通过三级医院主导的疾病管理联盟,将糖尿病等慢性病误诊率降低30%。峡山区依托智慧养老平台,通过指纹签到、服务清单自动生成等技术,精准追踪1400名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

  数据不仅是工具,更是治理资源再分配的依据。潍坊的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需以“需求画像”替代“一刀切”政策,方能破解资源错配难题。

  ●跨域协同:从“部门壁垒”到“系统集成”

  传统治理的痼疾在于部门割裂与职能重叠。潍坊通过“三医联动”整合医疗、医保、财政资源,确定60个“基层病种”实现诊疗同价,同时以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为支点,推动卫健、民政、国企协同,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五级服务网络。

  寿光市养老服务集团将6家公办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综合体,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5%5;教育领域通过“专班推进+多部门联审”,三年内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治理现代化需打破“政策孤岛”。潍坊的“大基层推进机制”证明,唯有以民生需求为圆心,才能画好跨部门协作的同心圆。

  ●基层赋能: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变”

  顶层设计需与基层活力共振。潍坊在医疗领域赋予家庭医生“就医管家”新角色,在养老领域探索“政府购买+慈善基金+市场运营”的峡山模式,在教育领域推行“一校一策”的个性化建校方案,形成“市域统筹、县域创新、社区落地”的治理梯度。

  潍城区玉清中学建设过程中,社区参与设计方案优化,新增地下停车场解决家长接送拥堵问题;基层公卫医师通过“四个角色”重塑,推动慢性病早筛率提升25%。

  治理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潍坊通过赋权基层,将政策刚性转化为服务弹性,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潍坊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硬道理:民生工程的本质是治理能力的具象化。

  未来的城市竞争,必将是治理体系的竞争。潍坊模式为中小城市提供了“中等规模突围”的样本——通过系统集成破解资源约束,通过数据赋能实现精准供给。

  在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中,如何平衡行政推力与市场活力?当数字化治理深入生活场景,隐私保护与效率提升能否兼得?

  从潍坊望向中国,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公共价值生产机制。在这里,每个市民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治理共同体的共建者——这或许才是“人民城市”最深层的密码。(文/张洪玉)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