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元宇宙“潍坊样本”:一座城市的数字经济突围战!

2025-03-05 16:15:3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当全球还在争论新兴的的元宇宙行业,是“风口”还是“泡沫”时,潍坊已悄然构建起一座虚实共生的“产业之城”。

  据《中国元宇宙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元宇宙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但核心技术自主率不足40%,人才缺口超百万。

  在此背景下,潍坊以“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为目标,提出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抢占全球价值链高地。

  元宇宙产业面临技术碎片化、应用场景单一、人才供给断层等挑战。而潍坊的突围,正试图通过“链式整合+产教融合+生态构建”三箭齐发,探索一条从硬件制造到生态赋能的差异化路径。

  潍坊的元宇宙战略,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新基建”——通过产业重构、人才蓄力与生态协同,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操作系统”。

  产业链整合——从“硬件霸主”到“场景革命”

  元宇宙产业链涵盖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四大环节。潍坊凭借歌尔集团在VR头显、传感器等硬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向上游延伸至光学元件、芯片设计,向下游拓展至工业仿真、文旅体验等场景,形成“硬科技+软实力”双轮驱动。

  以硬件制造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从“全球VR工厂”到“元宇宙应用策源地”的跃迁。

  例如,工业元宇宙:歌尔联合潍柴动力搭建数字孪生工厂,通过虚拟装配技术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故障率降低25%。消费新场景:奎文区“运动蚂蚁-潮玩乐场”融合VR赛车、激光矩阵等20余项科技娱乐设施,日均客流破千,成为“元宇宙+文旅”的标杆案例。

  2024年奎文区数字化产业年收入近40亿元,集聚3D建模、区块链等企业40家。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指出,“潍坊的硬件优势为元宇宙提供了‘骨骼’,而场景创新则赋予其‘血肉’,这种‘虚实互哺’模式值得推广”。

 产教融合——破解“人才荒”的潍坊解法

  元宇宙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涉及3D建模、算法开发、交互设计等领域。潍坊依托60所职业院校(近半数开设元宇宙相关专业),联合企业成立“全国元宇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培养链条,实现“入学即入行”。

  面对百万级人才缺口,潍坊以“订单式培养+全国性共同体”构建人才供给闭环,打造元宇宙“人才池”。

  例如,景致三维研究院:潍坊与阿里巴巴、京东合作,定向培养3D建模师,毕业生起薪超万元,就业率98%。潍坊职业学院:建成国家级VR协同创新中心,年培训元宇宙技术人才超1200人,技术服务收入破3000万元。

  2024年山东省虚拟现实实训基地累计输送人才1.2万名,填补省内30%岗位需求。

  教育部职教中心刘义国强调,“潍坊的产教融合模式,让教育成为元宇宙产业的‘能源库’而非‘绊脚石’”。

  生态构建——从“政策输血”到“产业造血”

  新兴产业需要资本、政策、场景的多维支撑。潍坊出台22条专项政策,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并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开放工业、医疗等场景,吸引企业“带技术入场”。

  以“政策包+基金群+场景开放”构建产业生态,潍坊推动元宇宙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繁荣”。

  例如,政策创新:对营收超1亿元的元宇宙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扶持。场景开放:高新区元宇宙产业园入驻企业可优先参与智慧城市项目,2024年已落地“元宇宙+应急管理”等10个标杆应用。

  2024年潍坊元宇宙企业获专利授权量同比增45%,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元。

  山东省教育厅郭庆志评价,“潍坊的生态打法,让元宇宙从‘实验室概念’变成‘生产线现实’”。

  潍坊的元宇宙实践证明:新兴产业布局绝非“空中造楼”,而是城市战略眼光的具象化——通过产业链、人才链、生态链“三链融合”,重塑城市竞争力。

  未来三年,元宇宙将与工业互联网、AI大模型深度耦合,城市竞争将进入“场景赋能”时代。潍坊需要持续加码核心技术、深化跨区域协同、优化风险监管,通过紧抓机遇与挑战,利用新兴产业布局实现城市能级跃升!

  元宇宙不仅是潍坊的“产业跃迁密码”,更为中国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虚实共生”的新范式——在这里,技术理性与城市雄心共同编织着一场数字文明的觉醒。(文/张洪玉)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