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以县域富民产业“新动能” 赋能山东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5-03-05 16:14: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新方向。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借助这一政策东风,让县域富民产业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地制宜,奏响特色产业“交响曲”

  山东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这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章丘大葱以其高、大、脆、白、甜的特点闻名遐迩,近年来,章丘区通过划定传统种植保护区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延续了传统种植模式,还实现了四季产葱和机械化生产,并向产业链的前端育种和下游深加工发力,研发出葱油、葱酱及葱料汁等产品,让大葱产业“枝繁叶茂”。在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依据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定香菜、洋葱等作为主打经济作物,采取接茬种植模式,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山东应充分挖掘各地的“土特产”,让特色产业成为县域富民的“金字招牌”。

 转型升级,打造农产品加工“新高地”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山东青岛平度市,“一热一冷”技术让当地农产品深加工走在前列。普诺米斯公司采用“卧式离心”技术,出汁率可达70%以上,每年可生产1400吨胡萝卜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上千亩;尚好科技公司利用FD冻干技术,很好地保留了果蔬的色、香、味、形,产品70%以上出口。山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农产品“身价倍增”。

 数字赋能,开启农村电商“加速度”

  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涝洼村的生姜种植社搭载电商“东风”和发达的物流网络,将生姜销往济南、北京、上海等城市,并积极参与社区团购业务,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山东应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电商人才,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让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为县域富民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山东各地应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机遇,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思路,让县域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