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论见|高质量发展需要“志”“良”“高”人才
当下,“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词汇,这一词语与人民“接地气”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作为基层干部,该如何助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努力成长为“志”“良”“高”人才,使人才关键变量转为发展最大增量。
树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志向。“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树立远大志向往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壁十年图破壁”这是周恩来同志的志向,所以有了远赴欧洲勤工俭学,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生的不朽传奇;“科技强国、为国铸盾”这是钱七虎同志的志向,所以有了一甲子的奋斗和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让每一个人吃到饭、吃饱饭”这是徐淙祥的志向,所以有了小麦产量创新高,上万农民走上致富路。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也要树立远大志向,带领村民增收也好,改善居住环境也好,重要的是心中有人民,还要用一生去为之奋斗,把人生的小我融入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我,在实现价值、提升境界中擦亮理想底色。
涵养“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良品行。“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如木之根,才如木之枝”。《党章》规定党选拔干部的原则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言一行在社会上均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辐射力,更要牢牢守住品行关,做好形象“代言人”。因此,既要政治上有立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绝对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又要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有担当,肯奉献,还要心中有戒,心中有畏,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厚植道德根基,在融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正,走的更远。
锻造“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水准。有志有德还要有才,追求高水准,并不要求高学历,而是永葆学习的姿态。对于基层干部而言,“高水准”意味着要讲得清政策、捋得清数据、干得了农活、能解决困难。因此,一方面要读有字之书,学习理论知识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下真功夫、细功夫、苦功夫,哪怕“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追求“望尽天涯路”;另一方面要读无字之书,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效,珍惜在农村、在一线工作锻炼的机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陷阱面前立场坚定,使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文/孙雪华)
- 循“新”而行 勾勒高质量发展“雁阵图”2024-04-18
- 绽放“同心花”,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2024-02-27
- 推动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三论③|让“小清新”涌流推动文旅“大流量”迸发2024-02-20
- 推动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三论②|依“规”重“研”强“学” 做大做优研学游2024-02-20
- 推动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三论①|提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2024-02-20
- 敢做善为走在前2024-01-31
- 集成供给、靠前发力,“巩固向好”的山东活力满满2024-01-05
- 向“新”出发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10-24
- 鲁网论见|青绿山水喜相逢2023-08-30
- 鲁网论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