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良好家风

2021-09-01 10:4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重视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 

  家风关乎个人之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良好的家风对于坚定理想信念至关重要。1928年,夏明翰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绝笔家书: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赵一曼在临刑前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家族有位爷爷是一名朴实的老党员,他话不多,却总是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村里的事热心干、地里的活快点干、邻里的忙帮着干是他一生奉行的原则,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家风、精神财富,在他的感召下,整个家族都热心助人、勤劳肯干,我也谨记爷爷教诲,在实干中不断为梦想夯基垒台。 

  家风关乎个人之斗争精神。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尤其要注重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邓稼先为研究原子弹,28年隐姓埋名;黄旭华为研究核潜艇,30年不回家探望父母;王继才为守卫祖国海疆,32年坚守沧海孤岛;张桂梅为大山女孩学业,24年起早贪黑、殚精竭虑……这些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无一不体现着他们背后感人至深的家风。今年7月,入党61年的外公荣获光荣在党50纪念章,那一刻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我也再次想起了童年时期他讲给我们的那些革命故事:24岁那年,为防止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外公随部队辗转千里,从烟台到了福建,那时候交通不便,训练条件艰苦,日均行军100多里地,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随时准备上战场为国牺牲。转业回乡后,外公长期在乡镇政府工作,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家乡发展作出了贡献。20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期,82岁高龄的他还带头走上村前值班哨岗服务疫情防控。从外公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担当的家国情怀,也看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秉承的良好家风。 

  家风关乎个人之清正形象。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一生节俭的真实写照,在北京工作10年,他住过8处地方,搬了7次家,却没有购置任何房产,皆为租房。他的孙子李宏塔,今年七一勋章获得者,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身为民政厅厅长却一家人蜗居在冬冷夏热的两居室,一住就是16年。纵览近些年查处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别干部,大多都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妻子、儿子、女儿等十几位亲属利用苏荣职权捞取好处,陷入家族式腐败深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影响,为家属谋取利益,是家风不正的反面教材,使我们认识到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兴衰荣辱,也关系到自身的廉洁自律,更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好、发扬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良好家风为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文/田晓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