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史“常修课”,当好群众“贴心人”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要教育引导党员涵养高尚道德品质,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了解党史才能看得清初心使命,铭记历史方能扛得起时代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党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守好精神家园,怀揣为民真心,勇于担当作为,让初心历久弥坚、永远炙热。
要懂得思源,从“半条被子”中传承为民情怀。为什么共产党人在饥寒交迫、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还心甘情愿地与老百姓分“半条被子”?根源就在于我们党在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翻开百年党史,可以发现每一篇章都是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答案的生动诠释。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其中都蕴含着“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不变初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从“半条被子”“沂蒙红嫂”等红色历史中,深刻认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恪守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懂得实干,从“把泪焦桐成雨”中传承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作风。57年前,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焦裕禄带领和激励兰考人民创造了彻底驱除“三害”的奇迹。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人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将出现更多的“新常态”,我们的工作也会遇到很多新困难。这就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把准基层“脉搏”,磨砺实干担当本色,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只有把精力更多地向实干为民方面倾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才能做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要懂得规矩,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传承优良作风。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心中有尺方能行事有度。回顾党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进京赶考”警醒,从抗战时期对贪污犯肖玉璧的判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的严惩,无不彰显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讲规矩、守纪律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现实考验,也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在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可能不需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但是风险挑战仍不容小视,外在诱惑要时刻提防。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中,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严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民。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为民情怀,将新的故事、新的传奇,书写在新的征程上。(文/许翔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