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让营商环境成为发展“金字招牌”

2021-03-08 15:0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检验的是政府的行政效力和工作作风,体现的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各级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痛点”“堵点”,为优化营商环境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将统筹协调与流程再造相结合,加大“放”的力度。天下事,以实则治。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发展成就一再证明,简政必须放权。揆诸当下,有的部门仍存在“明放暗不放”或者多部门下放环节不匹配等问题。如何将权真正下放,又要“放好”?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坚持“简”字当头,在政策范围内简化点政务、下放些权力,各部门在审批、许可、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打破“一亩三分地”惯例,形成提供优质服务的“众合力”,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另一方面,要在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上做好“加法”,各行政部门角色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创新流程再造,搭建智慧党政服务平台、开放5G政务服务大厅,跑出群众诉求、项目落地“加速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城市温度”。

  将为民服务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提升“服”的质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市场主体来说,高效、公正、到位的营商服务环境远胜千言万语。经济学领域有个“用脚投票”现象,指资本、人才、技术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公共服务的行政区域。也许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疏忽”、一次无意的“冷漠”,会让群众“赏心”变“伤心”;一道政策性“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可能会让无数企业步履维艰。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做好企业的“娘家人”、当好群众的“店小二”。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通过蹲点、座谈、问卷等方式,深入项目现场、工作一线,向问题“开炮”,跟难点“叫板”,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改善营商环境的“锦囊妙计”,用真心实意赢得企业、群众的称心如意。

  将理清界限与监督问责相结合,健全“管”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简政放权既要“放”得下,还要“管”得牢。要进一步严把政商交往尺度,厘清政商交往边界,使政商“亲”“清”关系相得益彰。对党员干部而言,要提高政治站位,面对“围猎”和“进贡”保持清醒头脑,与企业保持正常 “社交距离”,始终守牢自律界限,坚决不触红线、底线,定期为自己敲“警示钟”、念“紧箍咒”。对各级党组织而言,要强化监督问责,以“断腕”之势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深挖细查,对单位服务窗口进行明察暗访,对查摆的办事扯皮推诿、吃拿卡要等现象一不手软、二不护短,“板子”打得要实,“警钟”辐射范围要大。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点对点以评促改,真正让广大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答好优化营商环境“作风卷”。(文/甄红博)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