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同志式谈话室”旨在“治末病”

2020-07-30 14:4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为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的运用,五原县纪委监委高标准打造“同志式谈话室”,让党员干部在谈话中充分感受到组织“红脸出汗”的严肃与防微杜渐的“温暖”。上半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纪委监委运用“四种形态”处理90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76人次,占比84.5%。(729日 正北方网) 

  “治末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执纪的时候,要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的运用,就应该注重“治末病”,在党员干部露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候,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他们继续滑向犯罪深渊。而五原县纪委监委高标准打造的“同志式谈话室”,无疑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出现小蚁穴的时候,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坐等这个干部的问题变大,以处理大案要案博取眼球,也不是不管不问,让其自生自灭,而是主动作为,主动干预,用同志式谈话的方式,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等措施,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方式,关心了解情况、明确指出问题、提醒督促整改,让这个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自觉堵死小蚁穴,避免他们踏入违法乱纪的深渊。 

  当前,各地都很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各种各样的警示教育不胜枚举,但一些党员干部似乎对此熟视无睹,该违纪违法的照做不误,究其原因,和“治末病”工作未落实有很大的关系。警示教育本是“治末病”的好举措,但如果不把实效性摆在第一位,在警示教育中,仅仅是讲述空洞、缺乏案例,或者剖析不足、难引共鸣,或者遥不可及、无法信服,这样的“治末病”,恐怕很难见实效。 

  “同志式谈话室”旨在“治末病”。如果说依照法纪切除“毒瘤”是事后惩罚,谈话与批评则集中于事前、事中环节,将疾病消除于“腠理”。在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露出苗头性问题的时候,纪检监察机关把他们请进“同志式谈话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既给他们咬耳扯袖,指出他们问题的严重性,又循循善诱,指出他们问题的根源,鼓励他们正视问题、改正问题,这样的入脑入心,对“治末病”工作落到实处,肯定是有事半功倍效果的。 (文/蒋文苑)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