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鲁网网评:常照“三镜”,做人民满意“答卷人”
今年全国Ш卷语文作文题目中写道,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
的确,人们通过眼睛看到的自己,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需要通过各种“镜子”来完善“自画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内向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谆谆教诲振聋发聩,启示党员干部时常以“三镜”明得失、知清浊、谋发展。
以“人”为镜明得失,坚守为民初心。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查处类似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6.14万起,处理党员干部8.62万人,被处理的干部皆是在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中因迷失初心而导致信念动摇、思想滑坡。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好公仆”焦裕禄、“樵夫”廖俊波、“新愚公”李保国……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以先进人物为镜、以反面教材为戒,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好为民服务的“专业户”,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以“家”为镜知清浊,涵养清廉家风。家庭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形象和思想精神状态。李先念先生十分注重家风建设,严于律己的同时,教育子女非常严格,要求子女不能追求做官、不能下海经商,更不需要出名,只需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中,李先念先生的子女德行高尚,更是带动了风清气正的政风、民风。反观近年来查处的家族式腐败窝案,被查出的干部多有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问题。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常以“家庭”为镜,涵养清廉家风。一方面严于律己,以身正家风,修养好自身品行,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培育高尚情操,发挥好清正家风的“风向标”作用;另一方面要严于管教,以训正家风,教导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
以“业”为镜谋发展,勇于担当作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担当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强,严重阻碍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发展。他们或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不知干什么、怎么干;或是能力不强、安于现状,“见子打子”,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或是担当意识不强,不想担当、不敢担当,把包袱甩给年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要对照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这面镜子,找准自身定位,时常反思检视自己,明晰差距,补齐短板。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夯实根基,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在为民服务中担当作为,砥砺奋进,闯出一番新天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多照镜、勤反思、常总结、多改进,以“人”为镜明初心,以“家”为镜知清浊,以“业”为镜勇担当,方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做一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答卷人”。 (文/李若曼)
- 学好党史“常修课”,当好群众“贴心人”2024-05-21
- 从《论语》中取经问道2024-05-21
- 聊诚评|行公道正派,树清风正气2024-05-14
- 党纪学习教育要在“事上见”2024-04-12
- 按下新一年奋发进取的“开始键”2024-02-18
- 党员干部要以“新”迎新2024-01-09
- 勤于“下基层” 真正“解民忧”2023-11-23
- 破除“四风”要立稳“群众满意”风向标2023-10-25
- 在重阳节中感悟“家国情怀”2023-10-24
- 节点当“考点”,让“双节”风清气正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