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鲁网网评:民法典以“民”为本

2020-05-27 09: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5月24日至25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各省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怎么“治”吃“霸王餐”?到遭遇高空坠物被砸伤,怎么办?到夫妇闹离婚,婚内单方举债算谁的?再到口头遗嘱算数吗……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如果用上民法典,很多困扰迎刃而解。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有诸多政策措施,也有诸多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百姓富则天下富,百姓安则天下安。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民法典将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在民法典里通过保护公民人格权等重要权利来全面维护人格尊严,很多条款都凸显强化对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保障,是一部重民生的法典。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今天,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民以德,教育引导公民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民法典能够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更好约束自己的行为,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好崇德向善,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是一部兴民德的法典。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从历史的朝代更替中,我们要汲取深刻教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赢得民心,就要顺应民心,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法典是公民行使权利保障权利的重要保障。民法典本质上就是一部权利法,它是一部保障公民私权的法。通过构建私权体系,并且对民事权利在遭受侵害之后,规定各种全面的救济保护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对私权的保障,是一部得民心的法典。 

  民法典草案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字里行间彰显立法的民生关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一部人民的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具有典范性基础性,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保护公民权利的一部重要法律。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文/明远)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