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不进校,师者有“新”亦有道
最近一段幼儿园教师带着小孩子为自己喜欢的偶像应援的视频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像呼喊“儿歌”一般,有节奏的呼喊着明星的名字,而随着此类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教师带领学生为偶像应援”的事情被挖掘,视频中的孩子们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微笑,可是作为家长和网友却很难笑出来。
诚然,随着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血液”,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也随之进入教师行业,这也的确带来了好的改观,比如前阵子网课“炫猫”的化学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向学生介绍考研知识的张雪峰老师,以温婉与智慧吸引学生的陈果老师,他们都在向学生“炫耀”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这使得课堂变得有了活力,也让老师这个角色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了更立体的形象,虽然这些老师们个性彰显,但自始至终未偏离“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做得也依然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可是将“饭圈”文化带入课堂的老师,虽然会彰显其年轻的特质,但是却将引导变成了“引诱”,这并没有为学生开拓眼界,而是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审美与选择。
并非所有的的“新”都可以进入课堂,“教育创新”的关键依然是教育,依然是教书育人,依然要将认真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带给学生,而不应把社会行为带入课堂,毕竟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需要有独立的是非观和思辨能力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反映,况且有的观点并没有所谓的是与非,其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争论中不但不会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成熟,反而会对学生的判断能力做出片面引导。应援、呼喊、“带节奏”这些网络上用惯的方法还是让他仅存于网络吧,课堂真的不合适。
其实很多年轻的老师是刚刚离开校门就开始了教育生涯,因为年轻他们有活力、有想法,同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热爱和追求,也会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对于每个行业都应该有道德标准和职业标杆,经验的缺失而造成的教育方法有失误也许可以被谅解,但是为人师表也应当在从教之前就为自己的职业画上底线。年轻教师当“立德”,不仅是师德,也要有职业道德,这样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师行业,对得起自己。(文/赵九龙)
- 学生午休“一键躺睡”可以有2023-12-05
- @年轻干部 跑好基层工作的“第一棒”2023-08-30
- “互联网+”在指尖上实现教育公平2023-08-15
- 安全不“放假” 暑期安全当抓在日常2023-07-21
- 立德树人行百年实践,培根铸魂育时代英才2023-06-06
- “急救知识进校园”也是素质教育2023-05-10
- 中考体育花钱就能改满分?教育公平岂可弄虚作假2023-04-27
- 文化“两创”要用好青年大学生这个生力军2023-02-27
- “学生未让座被骂哭”,老人道德绑架丢了文明2023-02-27
- 保障学生安全 呵护祖国未来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