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鲁网网评:阅读也是一种力量
作者:杨宁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领导者都是酷爱读书的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让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从政行为中。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回忆过往岁月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学如逆水行舟,需要一颗恒心、一股韧劲,一份苦中求乐、上下求索的坚守和执着。要减少应酬挤时间学。要善于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以“入世”之心干事,以“出世”之心交际,少些应酬的“热心”,多些学习的“静心”。要持之以恒不间断学,要见缝插针,化整为零,抓住一切可学之机,学习一切有用知识,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读书当成一种工作责任。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典故,读书要勤奋努力,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知然后行,行起于知。”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岗位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体现在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读书,读书学习的成果才能在工作中显现。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把读书学习贯彻始终,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精神境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些都代表着中国千年积淀的文化体现。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执好“生态优先”之笔,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2023-06-26
- 聊诚评|@年轻干部 从“新年贺词”中汲取“三力”2023-01-04
-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干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2021-12-17
- 乘势而上 擘画发展新蓝图2021-11-29
- 以“领跑者”之姿“走在前”2021-11-28
- 奋力谱写“黄河之治”的山东篇章2021-11-28
- 奋力走在前丨初心不改 绘就美丽山东2021-11-26
- 【母亲河畔的中国】这是一堂生动的生态保护公开课2021-10-30
- 【母亲河畔的中国】奔涌的黄河水 时代的筑梦人2021-10-22
- 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