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远古之花”看学术寒冬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周璇
这段时间,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引发热议,该论文虽题为生态经济学,可是文中作者却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导师夫妇的日常,论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该论文竟然刊发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里,论文所涉项目更是获得200万自然基金资助。
从2019年冬演员翟天临学术论文造假,到2020年冬“马屁论文”引发热议,学术不端的行为屡禁不止,靠学术造假、溜须拍马来谋取私利,冷彻骨的似乎不仅仅是窗外的寒冬,还有一位位学术从业者的心。
央视科教频道曾播出过“远古之花”辽宁古果的纪录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花,辽宁古果的研究成果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当然,与化石一样令人惊叹的还有他的发现者孙革教授,孙教授在前后六年的时间里,迎风斗沙、翻山越岭,在广袤的辽西大地上留下了无数探索的足迹,夜以继日、孜孜不倦,顶着外界的质疑在庞大的样本群里细细摸索。最终孙教授成功了,他摘取了这朵令世人心驰神往的“奇迹之花”,他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也开启了国内古生物研究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科研的果实也只会留给那些兢兢业业、百折不挠的勇敢者摘取,靠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溜须拍马偷来的成果,无法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注定会湮没在时代的浪潮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唯有用勤奋耕耘,用汗水浇灌,才会开出最美的花。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论文
- 毕业论文不是目的,培养人才才是目标2019-06-20
- 本科论文如何破低质量困局2019-05-15
- 维护学风,破除“唯论文”困局2019-04-28
- 不刹住“论文造假”之风,谈何追求科学精神?2018-09-12
- 论文“代写热”该降降温2018-09-04
- 拒绝论文代写,让学术研究回归本真2018-07-13
- “论文抄袭”案,还有多少鱼目混珠?2017-12-14
- “论文造假”产业链必须要“斩”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