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刹住“论文造假”之风,谈何追求科学精神?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鞠达
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它本身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的四大特点,它体现的是至高为上的科学精神。然而,在社会的某些领域,“论文”却成了“盈利”和“走捷径”的载体。
近日,两年前因为学术论文实验结果是否可重复性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又一次上了头条,据媒体9月10日公开的一份2014年录音显示,韩春雨通过代写学位论文牟利,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学位论文买卖活动,还劝说学生花点钱买个论文很赚。多少年前,人们争相传颂着“非著名科学家”韩春雨的故事时,除了“重量级成果”,褒奖更多的是其清贫中守望科学、绝望中坚持梦想,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作风,这正是人们对科学精神的期待。然而消息一爆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师德、诚信、底线、科研规则的缺失,而且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
我们大声质问:“为什么在某些领域论文造假之风愈演愈烈”?有的人可能说现在论文与自己职位晋升、升学、待遇提高挂钩,国家有些制度如此,不得已而为之,那我们想反问的是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丁肇中等科学先辈靠的是什么?问题的根子不是在客观,而是在我们主观上把“论文”当成了获取“功利”的手段,我们写论文想到更多的是拿到毕业证、获得晋升的资格,而不是潜心做研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论文造假”之风必须刹住,否则,不仅是对科学精神的玷污,而且对国家诚信和民族生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刹住“论文造假”之风主观思想改变是根本,我们要认识到论文写作是基于科学精神的,它的严谨性、科学性是不容践踏的,我们要从教育上灌输“论文造假”可耻、追求科学光荣的思想,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其次,我们在客观上要扫除一切产生造假论文的滋生温床,对于一些代写论文的机构要严厉取缔,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从制度上约束论文造假行为;最后,要形成全民创新、科学实践的环境氛围,加大对基层研究的投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永葆青春、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具备脚踏实地、勇往向前的科学精神,守护我们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